中国的PPP正进一步深入民生领域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从有关部委推出的关于PPP一系列政策和实施的路径可以看出,中国在发展PPP的两年多时间,其实是在沿着一个比较系统性的方式在逐步推进。既有各种文件相对比较密集的发布,构建了一个制度体系。同时从项目层面抓些示范,这个示范的作用就是在于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给予整个PPP行业,形成一些可复制、可传播的经验。
财政部推出的第一批、第二批到昨天(10月13日)刚刚公布的第三批示范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华夏幸福固安高新区综合开发PPP、南京溧水产业新城等,其目的就在于此,即通过这些示范项目,加强顶层的质保和项目的规范性,并积累项目经验,然后通过示范项目本身在当地形成一种知识传播。财政部正在做示范项目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的材料梳理,可能不久也会向业界发布这些典型案例的材料。这都是在制造示范模式,这个示范模式是着眼于积累可复制的比较好的经验。
我参与了这三批示范项目评审,对于第三批示范项目,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第三批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扎实。从前两批示范项目以及其他大量的非示范项目的实践情况看来,大家对PPP的热情非常高,但是前期工作不扎实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前期的规划、用地、环保、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匆忙启动PPP的运作可能会带来不少的问题。所以在第三批示范项目,财政部特别重视前期的工作,对前期工作深度有很明确的要求。
第二,这一次评审特别注重两个新领域的拓展。国内外PPP最开始都主要是在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像交通、能源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推广PPP模式。但在民生类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比较难推广。第三批示范项目里,民生类、社会类的比较多,还有综合开发类和区域性综合开发的也比较多,比如主持人提到的固安新区的PPP、南京溧水产业新城PPP。这一次,综合性片区或者园区开发的PPP项目申报的多,入选的也比较多。这反应了我国PPP在应用的领域和行业模式上的进一步深入,也符合我国关于新型城镇化改革和深化的要求,因为新型城镇化完全靠地方政府的一己之力,在相当大的范围里要把实现城镇化很难。尤其在产业不太雄厚的三线四线城市,要建设新型城镇化就特别难,有PPP就比较容易解决。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的是金融与PPP密不可分,因为PPP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对公共服务产出的认识和要求,也有对建设、运营的整合,以及金融资源的整合。金融能否对PPP提供良好的支持,是PPP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金融机构对PPP有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是采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去分担中间的风险和分享其中的收益,关乎对PPP规范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应该发挥出来。
然而现实是,我国金融对PPP支持不足的现象比较明显,金融机构仍无法深入去理解和运用PPP的方方面面。包括交易结构设计、合同结构、风险分担结构、以及融资工具的整合,金融机构尚无法将这些综合运用起来。金融既是PPP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使PPP更加规范、提升PPP的落地率和运作成功率的一个关键。
因此,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要对今天取得的成绩充满充分的信心。就在此前世界银行秋季联会上,财政部办了一个主题为“PPP在中国的发展”的专题研讨会,近一百位来自世界各国、各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嘉宾,听取并参与了关于中国PPP发展的介绍和讨论,包括世行行长、副行长在内的嘉宾都认为,中国PPP在短短三年里走过了别国十几年的历程,非常令人震惊。像一些产业新城运营商,比如最近华夏幸福将要给埃及建新都,花两百亿美金采用类似PPP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从国内的PPP应用迈向了国际。正如财政部楼继伟部长所说,PPP一定是先从国内开始,最终会走向海外,跟亚投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整合起来。
最后我总结两点就是:PPP+资产证券化,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不忘初心,持续努力,PPP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