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前夜“聪明”资金躁动:港股公司北上“揽客”
随着深港通开通进入倒计时,各路机构亦紧锣密鼓加速布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近日来内地路演的港股公司数量激增,部分公司频繁“跑会”,力图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内地券商亦动作频频,一手抓紧调研港股公司,一手筹谋赴港上市以开拓海外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港股估值优势渐显,部分内地资金有意借道公私募“举牌”、“买壳”,港股市场或从“估值洼地”变为“举牌热土”。
港股公司北上“揽客”
8月中旬以来,市值管理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又一次火了起来。
深圳一家资管公司的研究员向记者抱怨,9月份跑了十几场港股公司推介会。“券商、中介机构都来邀请,上周刚去,这个星期又来喊,简直比调研还累。”该研究员透露,有好几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一般,老总倒是频繁跑会,这个月就在路演现场撞见不下七八次。
一名刚在深圳某五星级酒店举办完推介会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预计在全国开展八场类似的路演,前四场活动120个公司的名额刚放出去,当天即爆满。深圳是路演的首站,参与推介的30家港股公司都是从三四百家报名公司中层层筛选出来的。
内地某中型券商海外研究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财经公关或机构的价值营销一直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常见的套路就是平台或机构动用自己的人脉,将投资机构邀请过来,然后上市公司高层作推介,希望公司股票得到认可,带动市值提升。”该负责人说。
据他透露,早在今年8月深港通正式获批之前,就有不少港股上市公司在谋划进行市值管理,以期成为首批深港通标的。如今,深港通开通在即,又一波港股市值管理潮开始掀起。“这一波市值管理潮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市值在三四十亿港元的公司,离50亿港元门槛差临门一脚,期待通过市值管理被纳入深港通标的池;另一类主要是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上的港股上市公司,部分达标的公司频繁来内地露脸,就是想提前预热获得内地投资者青睐。”他表示。
不论北上“揽客”是为了提高市值还是意在吸引投资者,背后的动力都源于内地资产海外配置的强烈需求。中信证券高级策略师杨灵修表示,中国已经从“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但随着GDP增长放缓、国民财富增加,大量金融资本无法找到足够而有效的资产供给。他指出,本轮资金南下“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内地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比“动听的海外投资故事”更具推动力。由于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QDII额度受限,“互联互通”成为资本走出去的最佳制度设计,未来内地资金会前赴后继奔向港股市场。
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沪港通、深港通模式下,南下和北上的资金量会有长期持续结构性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南向资金会远远大于北上资金。
对于港股上市公司借市值管理来内地“揽客”,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周晓殷提醒,对于深港通下港股通的上市公司,其市值是根据过往12个月月末平均市值进行判定,上市公司如果想努力一把、进行短期炒作比较困难。除非这些公司每个月都炒作一把,但这样操作难度比较大,这也是港交所稳定市场的举措之一。
内地券商跑马圈地
券商也是此类市值管理的通道提供方。申万宏源一位经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已有多家券商在筹划类似活动。“我知道的由券商主办的活动本周就有两场,我们自己也在策划类似的活动。”他指出,“这类活动好处很多,包括能够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机构投资者过来做经纪业务。此外券商也需要为自营业务调研港股公司。”
昨日记者参加的由格隆汇主办的“决战港股”峰会论坛,参与协办的券商接近十家,这还不包括从香港远道而来但未上榜的小券商。下午五个港股上市公司调研分会场,聚集了约30家港股上市公司,遭到券商、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层层围堵。一位券商调研员表示,目前券商传统经纪业务竞争激烈,正在把自营投资作为转型的一大突破,公司许多调研员都出动了。
而在深港通开通前夕,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内地券商掀起了一轮赴港上市热潮。
9月25日国泰君安宣布拟发行H股;26日中信建投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7日招商证券公开发售H股。连续三天,三家券商接连公布赴港上市相关消息,将券商跨境上市推向高潮。此外,包括平安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等多家券商均发出了赴港上市的信号。
华融证券分析师指出,券商赴港上市大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于补充资金的需求。10月1日实施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增加资本势在必行。内地券商与境外券商相比,核心净资本的补充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促使内地券商纷纷赴港对接香港资本市场。二是通过发行H股搭建境外融资平台,有利于增强券商的资本实力、国际知名度和跨境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升级。券商希望借着深港通正式开通的契机,开拓香港市场。
一位长期关注港股的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券商板块的走势主要跟大盘成交量相关,市场接受程度较高,估值相对较低。随着深港通落地,香港市场券商股估值有望修复。
港股估值洼地优势渐显
目前,闻风而动的各路资本都在积极掘金港股市场。自从国庆假期以来,北上广的多家基金公司争相在香港发行基金产品,额度紧张的QDII产品更是发行首日便售罄,对资金敏感的保险资金、产业资本也在抓紧布局港股市场。
受“资产荒”影响,举牌成为资本寻求价值投资或财务投资的重要选择。今年以来,各路资金举牌A股上市公司渐成常态,险资、私募等表现活跃。深圳一家资管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港股估值“洼地优势”渐显,部分内地资金有意借道公私募举牌或“买壳”。“香港市场的壳价格也涨了。我们去年看中的一个一两亿的壳现在已经涨到了五六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沪港通机制下曾发生一起内地上市公司跨境收购的案例。今年3月至6月,A股上市公司广电运通曾多次借道沪港通增持港股神州控股。根据神州控股2016年披露的中报,广电运通现已成功持有神州控股1.776亿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普通股总股份的15.09%,超越神州控股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新的最大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受港股低估值影响,广电运通这次出手相当划算。彼时,神州数码因出售资产,拥有50亿元的现金(分红后仍余12亿元),加上持有A股与港股的股票,及IT软件服务板块与互联网服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其内在价值达到260亿港元,是收购时市值的2.4倍。广电运通则在公告中称,买入神州数码的原因是出于对神州数码业务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和看好,未来将与神州数码在产业上深入合作,实现协同共赢。
云锋金融首席执行官李婷指出,以前是内地公司到香港融资,而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趋势是资本输出和全球并购。她指出,资金到港举牌收购目的很多,或基于战略考量实现产业链布局,或只是纯粹的资金博弈。港股市场本身就存在很多壳资源,部分公司甚至欢迎买家购买以套现。
格隆汇创始人陈守红指出,香港上市公司对举牌的应对策略比较灵活。比如,香港公司一般对董事会每年有20%的配股比例授权,如果不够还可开临时股东会增加额度。理论上,这个供给是无上限的。因此,在香港恶意收购很难执行。
周晓殷表示,港交所会严肃看待险资和大机构借道深港通举牌。港交所规定,投资者持上市公司股票比例超过5%需向港交所报告并进行公示,并向中国结算汇报情况,此后持股比例每调整1%都需要进行公告。
资金南下趋势有望延续
□本报实习记者王兴亮
国庆长假后,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一度出现反弹,不过这种趋势在近几天转向。10月19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报121.98点,接近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较今年初的最高点148.84回落了18%。
分析人士指出,AH联动效应下,虽然近期AH溢价持续收窄,导致资金南下势头有所减弱,但目前港股仍属价值洼地,未来资金持续南下的趋势仍将延续,并带动港股估值进一步修复。
AH股价差持续收窄
国庆假期结束后,A股表现回稳,一周收出五连阳,而同期的香港恒生指数却接连下滑,导致恒生AH股溢价指数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不过,从上周五开始,AH股溢价指数开始回调,并再度接近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受AH股价差缩窄以及A股表现影响,近期资金南下速度明显放慢。”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目前通过沪港通机制下南下资金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国庆长假后表现较明显。这从近几日港股通资金流量逐步下降可见一斑。”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上证综指有所反弹,减缓了资金南下港股寻找出路的压力。“三季度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4.1%,领跑全球主要股指,其中仅过去两月就上涨了15%,短期内港股的估值水平对南向资金吸引力也在下降。”
汇丰晋信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程彧表示,本轮港股上涨的核心推动力是估值修复与“资产荒”下的资本配置调整。站在当下时点来看,估值修复和资产配置调整这两个核心逻辑没有任何改变,并且还将在一个较长周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中长期港股有持续向上的潜力与动能。
华夏基金国际投资部负责人李湘杰认为,当前AH股溢价指数仍处于相对高位,从行业估值来看,港股绝大多数板块估值低于A股,尤其是在医疗保健、原材料、工业、信息技术等板块。从中长期角度看,AH股溢价水平会继续下降。
私募人士表示,港股出现较大涨幅之后,短期会有一定回调压力。“未来深港通开通,资金南下可能会助推一波行情,但港股是国际化市场,外围市场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性较大,需要保持谨慎。”
估值修复动能犹存
今年以来,相比低位震荡的A股,香港市场总体表现优异,恒生指数自2月份低点以来反弹28%。内地资金南下热情高涨,港股流入规模屡创新高,“聪明”的资金早已开始布局港股洼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港股通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04亿元、767亿元和993亿元,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信证券股票策略分析师杨灵修认为,由于深港通取消了总额度限制,这对于港股十分有利。此前受制于额度限制,机构往往要把原有仓位进行调整后,才能买入新的标的。而随着总额度取消,这一障碍将不复存在,也有望为港股带来重估的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深港通细则和配套规则的不断落地,深港通正式启动已越来越近。内地资金不断涌入,港股市场定价权长期来看将由外资向内资转换,港股市场将迎来中长期的估值修复机会。
在估值修复的过程中,杨灵修认为,港股市场上至少有四类标的可供选择:一是围绕资金配置需求,高分红、低估值的标的依然值得推荐,一些AH两地上市公司港股折价将中期收敛;二是投资非人民币资产,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三是那些港股细分领域的龙头;四是受益于内地经济复苏,基本面改善的公司(集中于基建和资本货物)。
机构布局港股银行板块
□本报实习记者姜沁诗
10月以来,南下流向的港股通资金出现持续降温趋势。截至10月19日,10月以来的日均净流入规模约6亿元,明显低于9月的水平。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入港股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内地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资金流入的步伐和规模将逐渐趋于温和。而在港股投资方面,目前机构高度关注香港市场银行股投资机会。
资金南下趋于温和
9月份港股通总成交额约1274亿元,较8月份的909亿元,显著增加约四成;净买入额总计约590亿元,较8月份的227亿元,增长近1.6倍,创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但10月以来,内地资金南下规模不断减小,出现持续降温趋势。智通财经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10月以来日均净流入规模约6亿元;而9月份的日均净流入额为近27亿元。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南向交易成交额占香港主板市场的份额已经从1%-2%升至12%以上。瑞银认为,在内地机构投资者不断涌入的带动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瑞银预估,至2017年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入港股的资金总量将达1600亿元人民币,主要来源于内地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不过,因保险公司投资立场相抵保守且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因此资金流入的步伐和规模将逐渐趋于温和。
对此,某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仍会面临一些波折,但中长期来看,资金南下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博时基金魏凤春认为,经济企稳向好以及深港通开通在即,港股可能因此受到提振。
随着深港通开通临近,基金公司正在积极布局。近期发行的深港通概念基金数目约有10只,加上已成立和正在申请待批的基金,未来沪港深主题基金数量有望超过70只。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一些沪港深主题基金实为机构定制产品,为险资布局港股市场提供渠道。
银行股成交量大增
数据显示,三季度香港恒生指数涨幅领跑全球主要股指,而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上涨13.78%。从港股通资金流入数据上看,通过沪港通进入港股的资金更偏爱金融业。在港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银行股频繁出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以及内地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都涵盖金融股。瑞银数据统计,近期沪港通南向交易银行股的成交量已占到各银行总成交量近19%,而年初时这一比例只有4%。
对于当前港股银行股的投资机会,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贬值预期、港股通额度取消和较低估值下的高股息率,将继续推动增量资金流入港股银行板块。鹏华香港银行指数拟任基金经理崔俊杰表示,从基本面来看,香港银行板块估值较低,在所有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股息率却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较高的股息率相对于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来讲优势明显。
格隆汇创始人陈守红认为深港通将提升港股估值
□本报实习记者张晓琪
格隆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守红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港通开通后,市场估值修复是必然的,A+H股上市公司是最先受益的群体之一。此外,深港通大概率会带动多数港股的估值。
三因素致港股估值低
中国证券报记者:业界认为,中长期看深港通南下资金量会超越北上资金。资金南下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陈守红:过去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投资者是隔绝的,互不连通。有了沪港通、深港通这两个通道就不同了,等于在两个容器之间架设了一个连通器,一旦连通,资金就会比较两个市场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必然存在不同市场套利的需要与动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港股估值较低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陈守红:首先,港股是个离岸市场。金融经典估值模型里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政府主权风险系数、无风险收益率及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其中,主权风险系数是最核心的。从估值角度而言,离岸市场的主权风险系数会比较高,估值自然要比主权市场低。对外资而言,香港只是其全球甚至亚太组合里的一个小部分,香港本地缺乏沉淀资金。
其次,香港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结构特殊。香港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内地,资金(投资者)主要来自欧美,监管层来自香港本土。很多时候,各方都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种市场参与者结构,必然导致对公司价值的定位偏低,因为参与各方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
最后,香港自身交易制度上的一些设置,也不允许港股估值太高。比如,香港是双向市场,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这些空头不单只是本土的,也有可能来自全球其他地方。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机构为主、散户偏少,中小市值公司的交投不活跃等。
投资需谨慎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港通开通后,对A+H股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陈守红:资金是水,天然会流往低洼的地方。理论上,深港通开通后两地市场水位应该逐渐持平。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但估值修复几乎是必然的。当前AH溢价率仍可给予套利资金充足的动力。另外,恒生指数与国企指数,几乎都能提供4%左右的股息率,这还没有考虑任何股价上涨可能导致的资本利得收益,相对而言是资金难得的好去处。A+H股上市公司无疑是最先受益的群体之一,毕竟这些公司内地投资者都认识。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港通开通是否会带动标的之外其他港股的估值?
陈守红:沪港通、深港通大概率会带动绝大多数港股的估值。毕竟,价值是比出来的。隔壁中了进士,街坊邻居会沾光,但我们并不希望看到鸡犬升天的情景。在香港这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纯粹的炒作,最后必定会是一地鸡毛。在香港选错了股票,纠错成本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