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市场监管趋严 多家平台“以退为进”谋转型
校园贷市场正经历一场浩劫。自大学生因过度借贷自杀、裸条借贷等负面新闻不断拷问行业发展前景以来,校园信贷市场频频站上风口浪尖,最终引来了监管出手——银监会给出“停、转、整、教、引”五字诀,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校园贷整改措施。各项措施直指校园信贷市场“七寸”,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之下,退出校园市场成为多数校园贷平台转型的新出路。
昨日,名校贷宣布升级现有平台,开始拓展白领人群,服务泛年轻群体。而在此之前,趣分期宣布暂停校园地推业务,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近期,趣店发文称正式从校园市场转型全社会非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与此同时,佰仟金融也宣布下线学生分期业务。一时间校园贷市场风声鹤唳。
“目前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资本大量入场后造成很多学生过度借贷,因此这一市场需要冷却”,名校CEO曾庆辉表示,目前名校贷没有停止校园业务,但未来会逐步降低校园内群体的比例,更多地服务白领人群,“如果监管层有要求,甚至会停止校园贷业务”。
近年来,校园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分期规模最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00%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测算结果显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园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8%。
就当下的校园金融市场而言,一大批专注校园分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逐步成为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自2014年分期公司大举进入大学校园以来,当前开展校园金融业务的互金融平台已不下几百家,发展庞大的线下代理队伍也成为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依赖线下代理的业务模式虽然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增长,但道德风险问题也愈发突出,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高额的费率,涉嫌违规催收,过度借贷难以防控这三大原因已经成为制约校园信贷市场的主要因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何广锋认为,平台短期内风控跟不上,自然是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通过高利率和高逾期收费来覆盖风险,如此又引发了高息和违规催收的争议,发展走入了死胡同。
乱象频发终于引发监管出手。今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侧重于从大学生消费理念、校园环境治理、金融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由高校进行落地执行。从表面上看,这并未对校园金融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但加强监管的苗头已经出现。8月底,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此前一周,重庆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此后,深圳也以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名义,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加强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审核。
业内人士指出,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还款源书面同意等合规要求,基本上阻断了校园信贷市场继续发展的空间,若这些监管措施在全国推行,对校园分期平台而言,校园市场环境和土壤已变,退出也已经成为最为容易的转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