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电力改革提速 “计划电”正在走向“市场电”

2016-09-23 15:10:00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讯:盛夏时节,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呈现升温态势。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并在给各单位的公函中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下发该《通知》就是为了“加快发用电计划改革”。

《通知》迅速引起各方关注,有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新电改出大招”,电力改革提速,“计划电”走向“市场电”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市场化交易规模将迅速提高

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新电改框架下,放开发用电计划是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意味着过去由地方政府主导发用电计划制定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电网也不再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市场将成为电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为配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9号文)的实施,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曾下发6个配套文件,《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其中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通知》是《意见》的深化和落地,是在操作层面对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予以明确和细化。不过,改革的推进速度之快让大家有些“意料之外”。

国电能源研究院战略信息部副主任邵树峰对《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说,“要求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速度超出业内的普遍预期”。有专家注意到,《通知》中多次使用“加快”、“尽快”等字眼,这说明有关部门加快电改的意图很强烈。

邵树峰分析,发电侧改革突然提速,是为了确保市场化交易电量的规模达到预定目标。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做好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不断扩大直接交易电量规模,2016年力争达到本地工业用电量的30%,2018年实现工业用电量100%放开(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2020年实现商业用电量的全部放开(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

但根据国家发改委7月14日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预计会达到1万亿千瓦时,约占工业用电量的25%左右,进度滞后于政策预期,而且随着电量放开的比例越来越大,改革的阻力可能也会越来越大,进而可能会影响到2018年、2020年目标的实现。

尽管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此次下发的《通知》尚处在征求意见的阶段,但其中透露的信号,已经让行业各方感受到了市场电迫近的压力。

“国家对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决心十分坚定,以市场交易为主的电改主方向更加明确。”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员宣然此言,代表了行业的普遍看法:《通知》具体内容可能还会有所调整,但国家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态度和方向是明确的。邵树峰预测:“各地电力改革的进程会明显加快,市场化交易的规模会迅速提高。”

市场电的压力与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表示,发用电计划放开后,将给整个电力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发电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煤电企业将首当其冲。

《通知》明确提出加快缩减煤电机组的计划电量:一是对于现役煤电机组,要求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煤电机组基准小时数,最高不超过5000小时,自愿认定为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的可适当提高;二是对于新建煤电机组,2017年3月15日之后新投产的,除保障性电量外不再安排发电计划;三是对于跨省跨区煤电机组,点对网的机组视同受电地区的机组参与电力平衡,与受电地区同步推进市场化;没有明确为配套电源的机组,不再保留现有电力电量或分电比例,通过市场化方式调整。“总体来看,除了保障性电量以外,2018年之后,煤电机组的发电量将基本实现市场化,这与2018年实现工业用电量全部放开目标基本一致。”邵树峰说。

中国电建电力工程事业部的闫鹏表示:“当前投资燃煤机组的经济效益分析均基于当地标杆电价及年均利用小时,大幅减少非市场化电量,煤电机组将更多地依赖市场化交易而生存,对于区域范围内特别是煤电机组过剩的区域将直接导致严峻竞争。”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的局面下,发电利用小时急剧下滑,发电企业的已然形势严峻。而一步步迫近的市场电,无疑更加大了发电企业的压力。

“火电机组将在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中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火电发电上网电价和电量水平可能同时出现下降。”大唐集团的宣然说:“对于原本就经营困难的老火力发电企业来说无疑将会雪上加霜,预计很快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危机。”

有专家预言,未来几年,会有一批火电企业倒闭,但市场最终会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那些能够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成本低效率高的企业才能杀出重围,焕发生机。

一位发电企业人士坦言,此前,对于电改,各发电集团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现在电力行业巨大变革期已经到来,发电企业必须改变对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认识,加快竞争性战略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电力市场化发展。“发电企业要从跑政府、跑电网向跑市场、跑客户转变,从电力生产为主向生产和营销并重转变,从与电网直接交易向与用户直接交易转变。”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宋伟明说。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了解到,多家电力央企都在关注并指定专业部门研究放开发用电计划的改革方案。中国华能的官方微信号专门对《通知》进行了解读,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要“提早做好中长期客户资源的培养,应对市场化电量增加带来的挑战;调整经营模式,尽快推动售电公司运转;严格控制煤电投资规模和建设进度”。

“放得开”还要“接得住”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也听到了不少对于《通知》的意见建议,其中一个比较有普遍性的担忧是,发用电计划放开后,与之配套的电力市场建设能否及时跟上,也就是说,计划放开后,市场能否“接得住”?

虽然《通知》第四条专门提出,“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市场交易。各地要加快放开电力用户参与市场交易,放开规模应与发电机组放开容量相匹配”,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表述比较笼统。放开发用电计划,包括发电和用电两侧,但《通知》显然重心放在了发电侧。

“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是放开发电计划,而有关用电市场建设内容很少。如果没有用户进入市场,仅是建设一个单边市场,没有实际意义。”华电内蒙古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孙浩表示,对未纳入优先购电的电力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合同之外的用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政府定价保底供应,保底价格应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由于对于保底价格高于市场均价的幅度没有作明确限定,这样没法调动用户进入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假如有高达1/3的市场交易主体不参与进来,这样的市场是残缺的,其实际作用也不大。”

同时,国家层面一直没有出台统一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现在是以省为单位,交易规则互不兼容,严重制约省际之间和跨区域之间的电力交易。

鉴于此,多位业内人士都强调,发用电计划放开必须与电力市场建设紧密结合,二者节奏要统一。

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制定交易规则的时候,大多是站在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和本地企业利益的角度,可能会使整个电力行业利益受损;建议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能源局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

从计划电走向市场电,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最终目的是实现能源革命,这是根本。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协调推进电力消费、电力供给和电力技术革命。市场电的落地,电力企业需要从传统的单一能源生产型向能源服务与生产相结合转型,新能源也需要能源互联网技术的支撑逐步发展成为主体供应能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