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实际增速 刺激政策要慎用

2016-08-03 17:19:00

 

来源: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济的增长问题。而所谓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经济体中的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潜力则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质素,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也就成为受人关注的重要指标。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那么对于总需求的刺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现在的实际增速,那么刺激政策就要慎用。

近期国内知名学者对中国的潜在增速有多种估计,结果却差异很大。林毅夫教授、张军教授曾根据东亚国家赶超发展的国际经验,立足于中国人均收入相对于美国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的事实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经济赶超潜力还很大,他们估计未来中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8%的经济增长潜力。

这一类方法重点关注供给侧,着重强调跨国增长的“收敛”共性,认为不同国家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有着相似的增长潜力。社科院蔡昉教授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十三五”期间会下降到6.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教授的团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也到了1万国际元的收入阶段,经济增速会下一个台阶,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在6%左右。

由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负责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研究表明,跨国“收敛”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而“人口”因素则呈现出各经济体自身的运行规律。比如,中国当前的就业参与率(就业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已经接近60%,远高于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水平(30—35%),甚至高于日本(45%左右);借鉴于这些经济体随后的就业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很难相信中国的就业参与率在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水平,可用劳均GDP衡量)指标简单直观;“劳动力”所受制约的人口结构和就业参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特定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易受到其他国内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两部分:

经济增长率=劳均GDP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

=劳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就业参与率变化率

基于跨国“收敛”规律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课题组预测了中国未来各年“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的结果,如表2所示,201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为6.54—6.95%;之后各年随着中国离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其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劳动力增长率方面,考虑到中国自身人口结构和就业参与“个性”特征,课题组得出的预测是,2015年中国劳动力增长率为0.44%,其中来自于人口增长率的部分为0.48%,而就业参与率的增长率部分为负(-0.04%);之后各年随着中国总人口规模增长不断趋缓且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总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参与率增长率双双下降,从而劳动力增长率迅速减少。

将上述二者汇总即可以得到相应各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表4给出了相应的预测结果。我国未来各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如下:2016—2020年间为6.36%左右、2021—2025年间为5.57%左右、2026—2030年间为4.86%左右、2031—2035年间为3.97%左右、2036—2040年间为3.28%左右、2041—2045年间为3.29%左右、2046—2050年间为2.85%左右。

总之,中国离“前沿”经济体距离越来越近,“后发赶超”优势减小,从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断下降;以及中国总人口规模增长趋缓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从而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小,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下降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