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紧盯钢煤“重灾区” 多条渠道化解债务风险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今年已经发生18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本金超过200亿元。这一数字几乎是2015年全年违约金额的两倍。
考虑到2016年是企业非金融信用债的到期高峰以及下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债务违约案例将持续攀升。而为了化解债务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们不得不做“多选题”,银团“输血”、不良债转股等多条渠道应及时启动。
偿债高峰≠违约高峰
据Wind统计数据,下半年将有2.72万亿元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面临到期偿还或提前兑付,其中主要集中在8月和11月,分别是4930.4亿元和4735.5亿元,同比增长34.6%和15.3%。另据瑞银统计,在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届时会有约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
债务的集中到期无疑增加了还本付息的流动性压力。那么,下半年的偿债高峰会否演变成一个违约高峰呢?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的偿债高峰并非违约高峰。首先,从月度结构看,产业债的偿还规模呈现季节性的变化。过往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是产业债偿还压力最大的季节。产业债通常在8月和11月迎来第二和第三个偿还高峰,不过从平均偿还规模来看,后两次的偿还压力相对温和。而且考虑到市场经过第一次偿债高峰洗礼之后,发行人对债务到期偿付更为重视,准备也更加充分,因此8月和11月的偿债高峰对债券市场的冲击会相对减弱。其次,从融资情况来看,5月份以来信用债推迟或取消发行的情况大幅减少,发行规模明显反弹。受违约事件频发的影响,2016年前四个月,一级市场信用债推迟或取消发行的规模急剧增加。从行业分布来看,推迟或取消发行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两类行业,一类是综合、建筑装饰、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主体评级较高、信用风险较低的类城投行业,另一类是以采掘、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的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下半年的债务违约案例可能仍会比较频繁,但是总体风险可控,也不至于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今年整体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央行现在非常注意调节流动性,从以往的几天一次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速度较快,上半年的置换规模已经和去年全年差不多,这就缓解了许多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问题。”
考虑到下半年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市场人士认为接下来仍有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需降低,且存量债务的付息压力存忧。
钢铁煤炭等仍是“重灾区”
尽管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小,但是东北特钢接近50亿元的违约规模,还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挑动着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券人们“脆弱的”神经。一位股份制银行太原分行人士就取消了原本定好的年假旅行,紧盯手里的几家煤企客户。该人士无奈表示,“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不给民营的煤炭企业做业务了,不管是贷款还是发债都停了。但是现在火已经烧到了国企,我们不得不提防风险。现在看来,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是重灾区,所幸目前我们这几个客户的付息都没问题,但是现在总行要求我们跟紧一点。”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违约事件频发,信用债违约从煤炭、钢铁、有色等强周期性和产能过剩行业向运输、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行业逐步扩展,信用风险从上游行业向中下游行业暴露。另外,违约主体从民营企业向地方国企、央企扩展,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延伸。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艳表示,今年下半年,煤炭、钢铁和有色等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的债券到期规模达约7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左右。这些行业的经营状况短期内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预计仍将是债券违约的“重灾区”。
根据中信建投方面对按行业划分的违约企业性质的梳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煤炭开采业的违约全部为中央国企,专用设备及钢铁涉及部分央企;一直认为保刚兑诉求最强的地方国企在钢铁和其他稀有小金属行业违约中占据大多数。这种情况表明上游强周期尤其是过剩产能行业的营收已经恶化到部分央企及地方国企都难以支撑的地步。后续经济走势及供给侧改革的节奏将会对这些游走在边际上的企业影响更为敏感。
面对如此局面,不少机构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以往相当火热的香港点心债市场近期有所降温。而不少境外投资者更是直接表示,“钢铁、媒体等过剩行业发的点心债,完全不予考虑。”
多条渠道化解债务风险
综上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债务违约案例将持续攀升。为了化解债务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们不得不做“多选题”,银团“输血”、不良债转股等多条渠道应及时启动。
连平表示,就现实情况来看,违约企业一般都与银行信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针对一些盈利能力还可以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主承销银行可以牵头组成“银团”给企业“输血”,使企业恢复运转、渡过难关。另外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债转股,债转股是降低杠杆的最佳选择。就在上周,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试点金融机构依法持有企业股权,更好地使金融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推动、良性发展。
“预计下半年有可能就会有实施债转股的案例了,不过在债转股的过程中银行还将面临不少问题。一种情况是针对地方国企,占有绝对控股的地方政府是否配合。另一种情况就是某些政府或者企业干脆通过这种渠道甩包袱、逃废债。”连平称。
不少券商分析人士亦认为,债转股推进速度不会太快,规模渐进,难以全面市场化,或成为各方博弈协调工具。“与上世纪90年代情况不同的是,现在的参与方太多,推行债转股面临很多阻力,要考虑很多因素。我国曾经实施过债转股,而且如今的债转股重新被提及时,特别强调了市场化,并不是给那些僵尸企业兜底。”
据报道,近期东北特钢三期短融持有人第三次会议议案经过主承销商国开行的修改形成了新的版本。新议案共计七条,对比会议前的版本,增加三条议案,其中包括了“再次要求东北特钢书面承诺债券不会进行债转股及不会恶意逃废债并挂网公告”。
除了银团贷款和债转股,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认为化解风险还有其他的“选项”。比如政府出面推动各方“联姻”,即由某个较好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来承担可能发生违约的债务。又如通过产业基金注资,即通过以地方政府为主组的产业基金进行注资,履行救助义务。“其实这也是把企业的债务转化成产业发展基金的股权了,预计后续处理债务一定是多种方式并进,单单靠某种渠道可能已经不够了。”
中债资信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银行仍是这轮债务重组的主要债权人,但除了关注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之外,在宏观经济周期下行、过剩产业企业困境以及清理僵尸企业等背景下,企业自身债务的化解以及未来的发展应是关注重点。“债务重组实质上是市场参与方的博弈过程,在此前提下政府可以不同形式创造良好沟通、协商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各方在各自让渡一部分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以退为进创造更大的回收空间。在实施大范围的债务重组时,除了提供财政支持、成立资管公司之外,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与具体的改革措施相配套或者规范和简化流程。”
专家认为银行资产质量将加剧分化
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75%继续攀升。分析人士预计,由于国内外经济继续低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预计仍将保持下行趋势,不良贷款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逐步显现,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出现一定分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加剧分化。
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自2012年三季度起,银行业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进入上升通道,预计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将继续提高,预计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000亿-6000亿元,到2016年年底,不良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7万亿-1.8万亿元。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此前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1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及产能过剩治理仍将持续推进,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导致银行业投资风险上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将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
莫尼塔分析人士称,目前银行不良率整体表现较为稳定,略有升高。大部分银行人士表示,上半年信贷指标刚投放完,观察逾期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故未出现较高逾期率。多数银行对后期逾期率上升较为担忧,一些银行可能为了上半年的报表,将部分不良贷款出表,这样就会导致风险的滞后反映,三季度末可能会集中爆发。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