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债券到期高峰进入下半场 民企受偿率更高

2016-07-27 16:05:00

 

来源:

上半年的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引发的市场恐慌刚刚消散,下半年的债券到期兑付情况又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占整个公募债券市场的占比约为六成,从2015年4月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生第一起实质性违约至今,其公募债市场共10家发行人发生违约,涉及18期债项169亿元,占公募债券存续规模的0.24%。此外,还有天威集团、广西有色、上海云峰等私募债发生违约。

2016年是债券市场集中到期兑付的高峰期,全年约有4.45万亿的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相比之下,度过这一年,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或将显著下降,2017年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规模总计1.6万亿左右,仅占今年到期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今年下半年债券到期规模与今年上半年大体相当,但整体的债券信用风险相对稳定,短期看不具备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

民企受偿率更高

一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3~5月是全年的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的高峰期,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债务违约事件也是集中在这几个月,对市场的投资人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导致大量债券在这几个月集中取消发行。不过,从已违约的上述10家公募债发行人的情况看,发行主体虽然主要集中在过剩产能行业,但真正违约的情况并不完全与由产能过剩导致的经营困难有关。例如,目前公募债违约规模最大的山水水泥,主要由集团股权之争导致;天威集团的债券违约主要是资产划转导致等。

在已违约的10家发行主体中,就有6家是民企违约。“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中,90%的存量债务都是地方国企和央企,民企占比较小;但从已违约的发行主体情况看,民企的违约率相较于其存量规模会更高。”上述人士称。

不过,该人士表示,即便民企的违约率相较于地方国企和央企要高,但从违约后续的处置情况看,民企的受偿率也相对较高。目前已违约的10家企业中,已有4家完成了违约后的延期兑付处置,其中,除了中煤集团的子公司华昱能源外,其他3家均为民企,包括雨润集团、淄博宏达和亚邦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民企违约后的受偿率更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债券的民企资质和实力相对较高,金融机构愿意为其提供流动性渡过难关;二是民企更在乎声誉和市场影响,企业主有更大的主观意愿去积极解决债券的兑付问题,“有的企业主甚至会自掏腰包垫付企业的偿债资金”。

相比之下,目前债券违约的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中,诸如东北特钢、上海云峰、天威集团等仍处于违约处置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不少投资人反映,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处置意愿不高,部分甚至存在逃废债的倾向。

上述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此前市场对国企信仰有普遍的迷信,导致国企信用溢价被高估,随着国企刚兑的神话被打破后,再加上一些国企的违约处置意愿不高,市场对国企的迷信程度会有所降低。

下半年难现违约潮

当上半年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频出的恐慌刚刚消散后,进入下半年,债市又进入债券到期高峰的下半场。根据粗略统计结果显示,下半年到期兑付的债券规模略高于上半年,其中,债务融资工具的到期高峰月份集中在7、8、10月。

分析人士认为,从已发生违约或面临过兑付危机的发行主体情况看,之所以会出现违约,并不单纯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企业不盈利所致,还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各方处置意愿和能力变弱等因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抽贷、收紧信贷政策对企业流动性也造成较大影响。“企业大部分融资依靠银行信贷,而银行贷款政策的调整也很灵活,突然收紧信贷政策,有的银行甚至是对一些行业无差别抽贷,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特别大”。

东方金诚评级总监刚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行业分布来看,下半年到期债券主要集中在银行、电力、综合、煤炭开采、钢铁、基础建设、证券、石油开采、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中煤炭开采和钢铁企业债券到期规模较大。其中,煤炭开采企业债券到期规模为2083.8亿元,比上半年略有减少;钢铁企业债券1521.4亿元,比上半年增长22.5%;水泥、船舶、玻璃制造等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到期债券规模则相对较小。

“因此,从债券到期的行业分布情况看,下半年债券市场主要的信用风险点仍将集中在部分产能过剩严重、强周期性的工商企业领域。其中,煤炭、钢铁、冶金及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冶炼、船舶制造等行业风险较高。”刚猛称。

不过,虽然下半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压力依旧较大,但刚猛认为,像上半年那样,集中出现多家企业债券到期违约的可能性较小。“经过了上半年的债券违约潮,市场各方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未来会更加重视维护企业及市场信用、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预计下半年信用债券的发行量也将有所恢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