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公租为自行车产业带来新机遇
5月6日,第26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1322家中外展商共赴会。近期,无论在天津市举行的第15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还是在上海市举行的第26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自行车产业的创新融合转型都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和人力成本增加的背景下,作为世界自行车产业主要基地,我国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初露端倪。产量和出口量双降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自行车产量8026万辆,同比下降3.36%;电动自行车产量3257万辆,同比下降8.28%。中国自行车协会负责人说,虽然我国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速度均创新低,但行业规模仍维持在了8000万和3000万辆以上,说明我国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同时行业发展已回归理性,基本符合此前预期。2015年,天津自行车产量为4030.6万辆,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比2014年的4188万辆下降了3.76%。天津飞鸽集团有关人士分析,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自行车电动车市场一定程度上呈现低迷状态,部分企业的“去库存”化对2015年产量有一定影响。另外,天津2015年自行车出口2238.85万辆,占总产量的55.55%,比2014年的2251万辆下降了0.54%。据分析,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受到人工成本、采购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订单有向东南亚劳动密集型国家转移的倾向,但这些劳动密集型国家产业并未形成集群,产品配套、配件供应力不足,无法对中高端市场构成威胁。如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出口相对稳定,仅受反倾销政策影响较大。据天津自行车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目前自行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成为企业的共同选择。互联网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传播更加迅速,产生了理性消费和猎奇消费并重的市场需求,同样也使创新变得更加广义。当前,粉丝经济、小众经济、小批量个性化及针对新生代90后、00后的市场,催生着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如何定位“创新”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智能化的翅膀以智能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传统老牌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车展上,了解到,捷安特、飞鸽、永久、凤凰等国内知名企业,都推出了智能自行车或高技术含量的户外骑行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治国说,飞鸽和乐视联合打造的超级自行车,已于去年10月份量产,这款产品运用大量智能技术,仅专利就有几十项。“头机、中控区、把手控制区、灯光系统、对讲机、传感器组、电源管理系统七大智能化模块,将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骑行体验。指纹识别、蓝牙摄像、一键锁车、车上对讲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骑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王治国指着展台上的超级自行车如数家珍。王治国表示,年轻消费者已成为自行车的主力消费群体,像飞鸽这样的老牌企业原本的消费者年龄结构偏大,飞鸽正下大力气推动产品年轻化,用新技术新体验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老国货。智能技术的发展,让骑自行车不仅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还为年轻消费者和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另一个社交平台。杭州西游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云西游智行车可以实现人车互动、娱乐社交功能,只要通过云西游APP地图根据自己喜好(年龄、性别、星座、血型等)搜索同车用户,当两车相距较短距离时车把就能自动振动,车把灯还能高频闪烁提示对方,用“智行车”结交新朋友。中国自行车协会负责人说,中国自行车产业“十三五”时期将面临超高速增长终结、消费升级和高成本的变局,智能化将成为自行车产业腾飞的翅膀。公共自行车的新“蛋糕”今年5月,天津西青张家窝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项目投入运营,在全镇范围内选取23个站点,投放430辆公共自行车。公共自行车采取“免费+低费”运营模式,即每次1小时内免费,第2个小时收取1元,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按照“天津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示范项目的设计规划,该市将有2000多个自行车租赁点、5万多辆公共自行车,为市民打造低碳便捷的都市“慢行系统”。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城市低碳出行的新需求,自行车正在回归城市生活,正在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时尚、健康、环保、高效的出行方式。而这正是自行车企业眼前的新“蛋糕”。上海永久自行车制定了未来由个人交通工具向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全面转型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自行车公共租赁业务。截至目前,永久自行车公共租赁业务已在全国37座城市落地,共有10万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投入使用。在上海闵行,共有2.6万辆永久自行车周转。据介绍,永久还打算联手政府和有关企业策划建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三网合一”的公租服务网,设计出“低碳积分”的商业模式。“低碳积分”可以抵扣租赁费用,还可换取产品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