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加入创业公司 我们怎样评估公司的价值?

2016-05-12 13:52:00

 

来源:

通常种子前的公司应该都在一年以下,拉到两年,并不是好现象。而A轮前公司在美国很少有三年以上的,如果公司运作三年没有获利却也融不到A轮,那很有可能已经成为半死不活的僵尸企业了。

很多人多年形成的心理习惯,是劳资关系中公司永远是强势方,或者认为:公司为主、员工为客,客自然为主便。在过去加入创业公司的过程中,我也吃过一些亏,甚至是血亏。所以,是时候打破这种观念了。

事实上,健康的劳动市场,应该是一个谈判过程,因为公司需要好员工,而员工也期待公司给予好的待遇。很多人在面对新创公司时,碰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理层面问题:不敢问、不敢争。这问题不难解释,如果今天你去一商店街购物,你会不会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如果人家开什么价钱你都接受,那你很难得到最大的利益。

有些人会问:如果公司不请我,他也可以请别人,不是吗?

当然!但是这也代表着你很容易被取代,就像便利店的商品一样,开不出更高的价钱。一般来说,公司会更重视产业相关经验,若你过去设计过安全系统,你对于安全公司的价值会比其他公司高很多,在协商待遇时也有更多谈判空间。若对方不愿意谈判呢?反问自己:若老板连听都不愿意听,你还会想待在这家公司吗?

我可以问什么?

突破心理障碍、通过面试后终于来到谈判桌了,现在我到底该问些什么?很多求职者碰到公司开出条件,比如说年薪多少、分红多少、公司股票多少,到底该接受还是不接受?答案是:言之过早,很多问题要先厘清。

以下是基本的思考方向:

公司现在价值多少?

公司到底要我做什么?

公司管理阶层的权力结构?

公司的资金足够烧多久?

公司的成长计划是什么?

问公司的价值,是因为股票有多少不重要,重点是这些股票值多少钱、占整体比例多少,又赋予多少权力。公司应明确定义你的责任范围,因为年薪三十万的程序员,和三十万的设计师+工程师+HR+面试官+搬运工+电脑维修工,是两种很不一样的待遇。创业公司通常都会要求员工身兼多职,但是究竟身兼多少职,又需要你身兼多职多久,都要讲清楚。

问公司管理的权力结构,是为了了解未来谁才是你的老板。创业公司很多创始人很年轻,尤其最近几年,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多数公司的管理经验不足且常常没有固定的决策程序。因此,问清楚公司到底有哪些创始人和高层主管,而他们之间又是如何做决策的。否则,三不五时CEO和CTO跟你交代的工作互相矛盾,长期下来会累积很多问题。更何况,若公司团队很小而需依靠你来管理部分工作,这也是你的责任范围,应因此调整待遇。

公司资金到底能够烧多久,意思就是公司业务在起飞前可以跑多久。这项信息除了透露公司的状况外,也可以帮助你衡量管理者的营运思维是否足够成熟。如果公司在银行有一千万现金,在产品尚未上市前就请了二十几个人,成本一年就要五百万,那么这家创业公司创始人的作风算是高风险,赌得很大。而公司成长计划,则可以帮助你了解公司未来的价值一公司下一轮的资金什么时候进来?公司产品何时上市?产品上市的业务渠道为何?公司产品的市场多大?

最重要的是:创始人有相关的经验吗?

除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可以问,前提为,自己对于公司有任何疑问,只要不是什么私人问题或是商业机密,都可以大方提出,得到解答后再衡量公司开出的待遇是否合理。如果公司不愿意回答呢?笔者想你应该也有答案了:找房子如果中介有事情有问不答,这房子你敢住吗?

该如何衡量待遇呢?

上面提到该深入了解公司哪些状况再做决定,那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公司开出的待遇条件呢?

首先要看一家创业公司的筹资和财务状况。创业公司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种子前、A轮前、A轮后几种。所谓种子前,通常都是尚未筹资或是集资金额很小的公司。A轮则是公司第一次融资,通常投资人占股比例会在20%到30%之间,而融资金额应该在几百万到千万以上。A轮以后的公司通常运营状况更为稳定。

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后,接着就是要衡量公司的脚步。通常种子前的公司应该都在一年以下,拉到两年,并不是好现象。而A轮前公司在美国很少有三年以上的,如果公司运作三年没有获利却也融不到A轮,那很有可能已经成为半死不活的僵尸企业了。许多科技公司在A轮之前通常都会退出某种试用产品,而A轮不久后产品就会正式上市。如果公司融资成功,却一两年都没有推出产品,除非是非常小众的高精密度、高复杂度、高单价产品,否则这种步调多半代表公司在产品端的执行力不佳。

一般来说任何一轮融资后,创办人应该给公司约两年的空间,原因是融资很耗时,所以公司至少要给自己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好好表现。因此,若公司新一轮融资后烧钱烧到只有一年的空间,这家公司基本上只有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做正事,接着又得再融资。从这可以看出公司领导是否对于成本和资金有基本的概念。

有时候在公司里面工作都很难完全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时候我们可以从公司融资的金额上去推断公司的营收和成本控制情况如何。比如说一家公司如果A轮融资一千万台币,估值在一亿元;结果一年后公司又融资两千万,估值为一亿五千万。这种情况就很奇怪,因为创业公司的风险之高,投资人期望的都是可以翻至少五倍十倍以上。若公司一年以后融资金额和市值仍没有太大的涨幅,这很有可能代表:

1、公司钱烧完了,创办人被迫接受条件以预防破产;

2、公司可能经营状况太差,投资人们决定逼宫接手公司营运,并注入短期资本逆转;

当然,这种公司可能也有其他因素,但是从每次融资都会损失20%–30%股权的情况下,若创始人仍愿意拿钱,很有可能代表公司的业务没有起色或运营状况不佳。

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可以讨论责任范围了。若一家种子前公司希望你身兼多职,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这样的工作内容将持续至公司A轮之前,这有可能是两年后的事情。A轮之后的公司通常都有足够资金聘请高级主管,届时身兼多职的情况会较少,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会逐渐成形。因此,除非公司之后有高速的成长,否则A轮后公司赋予你的职务,少有太大幅度的改变。

所以到底是种子前还是A轮后的公司好?

这其实见仁见智。种子前的公司随时都有可能扑街,但是若公司成功融资而你又做的很好,接下来你可能就是公司的高管之一。相对地,A轮后的公司,高管通常都会聘请有些资历的产业人士,因此之后的成长幅度比较有限,但至少确定两年内都有饭吃;两者都有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拿不少股票,若公司经营成功则可以分杯羹。

那股票到底应该拿多少才算合理呢?

如果今天是种子前公司,准则是做多少事情就拿多少股票。如果今天公司有两位商科背景的创始人,想请一位技术背景的加入,若技术能力跟商业能力同样重要,那三方应该是三等份均分。有一些朋友遇上第一次创业的种子前公司,有的创始人异想天开地想拿10%以下的股权去找CTO/技术总监,这种作法是行不通的。

反观比较成熟的A轮后公司,因为已经有外来投资人,公司也有估值,股权不可能随便易价。基本上能用薪水支付的就不会用股权交换,至多就是释出一点期权给员工。A轮后才加入的高管因为有策略重要性,期权通常较多,最少通常也有1%,最高到5%都有;如果是一般职员,通常期权不会超过0.5%。许多A轮后公司的一般面试者,也有不少异想天开,想开口要10%股权,这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当然,有时候纯粹看百分比也不准,毕竟期权最后还是要认购股票、卖出兑现,因此还是得从经济价值去衡量。过去我观察到有一些创业公司会耍诈,故意以期权未来的价值来说服面试者接受待遇,比如说一般工程师年薪若为三十万,创办人却表明公司下一轮融资目标估值两亿,开给你2.5%股权和十万的年薪。这位创办人的用意就是希望你认为2.5%的股权有五百万的价值。

这种说法完全是唬人的。

如果下一轮融资的“目标”是市值两亿,那公司现在的价值多少?若团队努力后达到目标、成功融资继续成长,那2.5%股权届时的价值,应该是我努力的收获,公司怎么会拿“未来的价值”来支付我“现在的薪资”呢?碰到这种情况,建议以公司现在的市值去估合理的股权范围。

比如说,如果我认为现在的公司只有三千万的市值,公司若要把我的薪水从三十万砍到十万、用股权绑我四年,那么我一年少拿的二十万,加上风险,应该转换为现值二百万的股权才对吧?至少也该给我6%–7%才合理。之后公司成长股票值为何很难说,但那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公司不应拿未来的收获来抵现在牺牲掉的薪水。

当然,这么说不是鼓励大家以钱为目的,但至少要知道人家开出的条件究竟好不好。

互联网创业和诈骗集团

说句玩笑话,互联网创业公司和诈骗集团是对双胞胎,尤其很多做2C领域软件的公司,获利能力单薄但噱头十足,公司的价值都在乱喊。也因为如此,创始人懂得唬人,而许多求职者也是异想天开地以为公司会变成陌陌360,多拿点股权就成亿万富翁了。

世界上当然没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在思考是否要加入新创公司,要记得,一切都要脚踏实地,对于创始人的背景和管理能力一定要深入了解、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一定要问清楚;而开出的待遇条件,一定要先问清楚公司的财务状况后,自己算清楚股权的现值相对于自己牺牲掉的薪水是否合理。不要像我当初一样,吃哑巴亏。

切记,不要因为满腔热血,真的相信这是“会飞的猪”而当血汗劳工,更不要因为对方给个“总监”、“VP”甚至“发起人”的头衔,就随便答应做义工。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创业公司!加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