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基金互认计划将促万亿级资产重配
香港证监会与中国证监会监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中港基金互认”计划将于7月起实施,可望为两地股市注入新的上升动力。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基金行业高度发达,市场庞大。截至2015年3月底,香港证监会认证的基金产品有2045只。“基金互认”为两地提供更多元化基金产品选择,届时可互相向对方民众销售合资格基金产品,初期各自配额3000亿人币。相信此举对港股影响正面,有利恒指进一步获得重估。
两地基金互认是对沪港通、深港通等两地市场联通渠道的有益补充,并推动两地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与MSCI新兴市场的13倍市盈率、上证综指的19倍左右市盈率相比,恒指今年预测市盈率仅有11倍;A股较H股存较大溢价;内地存款规模是香港的15倍;而内地居民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求增加。在上述因素共同影响下,基金互认将鼓励更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市场。
笔者认为,基金互认就好像基金业的CEPA;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长远影响,其意义绝不亚于沪港通。
目前国内基金管理行业的投资产品不够丰富,管理资产的规模相对中国经济生产总值更加微不足道。香港资产管理共同基金的规模,截至2014年底已达1.3万亿美元;而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国内共有96家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合计6.2万亿元,接近1万亿美元。这显示中国市场发展空间庞大。反观其他主要经济体,基金业的资产规模,普遍占经济生产总值颇大比例。中港的协同效应与资金实力将是前途无限。
据笔者了解,港府会继续推动香港成为私募基金枢纽,包括拟扩大离岸基金免利得税的范围至私募基金,以吸引海外基金进驻香港。现时内地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香港在基金互认实施后将必与内地加强合作。
另外,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表示,基金互认将吸引外地基金来港注册,以便打入内地市场,因此香港可借基金互认,成为基金注册及管理中心。
基金互认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虽将带来挑战,但机遇更大。计划落实之后,国内基金公司旗下的QDII业务势将受到一定冲击,不过,QDII业务仅占其整体业务约1至3个百分点,冲击有限。内地引进香港的基金,将丰富内地的投资选择,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并加速国内资产管理的成熟发展,以及跟外国接轨。最有深远意义的是:基金互认有助增加内地投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内地基金公司结构。
而于香港方面,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基金包括香港注册的本地基金和可在香港销售的离岸基金两种,离岸基金占约70%。这些离岸基金由跨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及销售,交易或投资决策并不在香港。按照互认标准,这些全球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暂不能进入互认行列。香港若能借助与内地基金互认的机会,扩大基金产品在亚洲区的认可度,拓展海外基金公司销售范围,对于发展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香港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传统优势也可望得到更上一层次的发挥。
对于中短期的港股市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基金互认可能带来新增内地资本流量的预期,预计香港市场会作出热烈反应,短期外资和内地资本集中回流的现象可能再度出现,从而推动市场出现新一波上涨行情。
基金互认初期,两地的资金进出额度仅为各3000亿元人民币,但相信这只是小试牛刀,日后必定扩容。中港股市未来这波牛市,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是国内万亿级资金做资产重新配置的过程。投资A股和港股的资金比例,可能要作重置。随着A股估值的逐渐升高,港股的低估值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而投资港股的通道也逐渐开放。基金互认下的资产配置倾斜,应该是中港未来一波“慢、长”牛市的逻辑出发点。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