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危险的票据中介

2021-08-08 05:58:32

 

来源:互联网

危险的票据中介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循环开票套利,干扰宏观调控;转移银行信贷资金,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谋取高额利润,抬高企业融资成本;非法勾结金融机构,引发关联交易风险——近日,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一份关于非法票据中介的文件中揭露了非法票据中介的四大风险。

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票据中介市场越来越受到监管的关注。自去年开始,最高院、监管部门陆续发文规范票据市场,多次点名票据中介。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其与银行合作的模式也将面临改变。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已有银行明确禁止与票据中介合作。某银行票据事业部负责人指出,出于合规性考虑,银行选择与持牌的票据经纪机构合作将是未来趋势。

打击非法票据中介

记者获得一份由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商请提供规范我省票据行业有关措施的函》中提到:“省公安厅通过交易所调取了183家银行(2494网点)、20家财务公司始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的全项票流数据,发现多个非法票据中介团伙通过控制关联公司,长期在我省从事票据业务。”

该函显示,山东省公安厅的报告提到非法票据中介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一是票据背书买卖赚取差价,即非法票据中介控制多家公司在不同银行开设对公账户,违规开展票据买卖,利用信息资源优势赚取“票据市场收票”和“银行贴现”之间的价差,同时囤积票据,利用票据市场利率波动谋取高额利润;二是操纵票据全流程谋取高利,即非法票据中介联系贴现和转贴现银行,全流程控制票据买卖,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成本,套取银行资金;三是循环开票贴现融资套利,即非法票据中介通过购买大额存单或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给银行,获得银行授信后开票、贴现,再发起新一轮套利融资。

报告指出,下一步,山东省公安厅将实施预警监测,有效维护全省票据市场秩序,依托公安部即将上线运行的票据业务监测预警模型和“金安工程”等,对全省非法票据中介开展预警监测。同时,加强部门协作,防范化解山东省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深度分析研判,严厉打击非法票据犯罪行为。

某资深票据专家向记者分析:“上述文件中提到的是过去两年的情况,应该只是警示的作用。如果彻查的话,涉及的金融机构太多。”

近年来陆续曝光的票据大案中均有票据中介的身影,非法票据中介的野蛮生长已引起监管层注意,去年以来相关政策频出。

正兴票研创始人方明指出,随着金融行业其他高风险版块的排雷结束,监管部门必将对票据市场进行重点防控,避免出现高风险事件,票据中介必将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的领域。

票据中介“是与非”

上海票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票据业务总量达13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签发承兑20.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5%;票据贴现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票据交易50.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01%。

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

所谓的票据中介,实际上是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找到贴现银行的“掮客”,从产业链来看,大致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是指票据中介接触企业,汇集企业的票据然后交给做后端的平台或者其他中介即可;后端是指票据中介与银行对接,比如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帮助合作银行归集指定品种的票据、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等。相比前端,做后端要求业务量大。

从业务模式来看,票据中介主要分为票据自营和票据信息撮合两类。

正规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指申请人由于资金需要,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然而,部分的持票企业不愿去银行贴现,而是找票据中介贴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