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业绩下滑明显 国产葡萄酒入冬?
三季报业绩下滑明显 国产葡萄酒入冬?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2019年以来,国产葡萄酒的发展略显尴尬。
在过去的九个月,我国葡萄酒产量同比下滑超10%,9月份更是下滑18.8%。而诸多上市葡萄酒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裕A”,000869.SZ)前三季度的营利下滑幅度控制在个位数以内,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龙股份”,603779.SH)、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葡股份”,600084.SH)、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莫高股份”,600543.SH)等企业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更有甚者,威龙股份实控人王珍海还因为违规担保被冻结其所持有该公司的全部股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早在唐朝古诗中就出现的葡萄酒,直至今日在国内仍处于普及阶段。这不禁令人发问:国产葡萄酒何时能够迎来发展之春?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国产葡萄酒入冬?
十二年前进入葡萄酒领域的于鹏(化名),目前感受到了市场的凉意。“团购渠道受阻,产品动销日益困难。原本成件拿货的客户,现在都减少了数量和次数。”
作为某头部葡萄酒企业在河南地区的经销商之一,他并没有感受到行业之春。“我在2007年入行时,业内就说葡萄酒的春天就要来了。结果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还没有看到春天要来的迹象。葡萄酒在国内的路还有很长。”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而这仅仅是国产葡萄酒的一个缩影。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上市企业的业绩遭遇集体下滑。
张裕A前三季度营收35.26亿元,同比下降8.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亿元,同比下降5.30%;威龙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2284.7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44%;莫高股份前三季度营收为1.2亿元,同比减少13.32%;净利润为1470.46万元,同比减少28.13%。
相反,弱化葡萄酒生产属性、发力白酒为主电商服务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600365.SH)营利增幅明显。其1~9月营收为8.83亿元,同比增长32.17%;净利为312.26万元,同比增长51.15%。
将视野拓宽至整个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9月酒类产品生产情况统计显示,报告期内,葡萄酒累计生产30.3万千升,累计下滑10.4%。其中,2019年9月,葡萄酒当期产量3.9万千升,同比下滑18.8%。
对于这一数据,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在“挤水分”。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产葡萄酒产量的同比下降,是在挤以前模糊上报产量的“水分”。以前瓶装酒和原酒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行业数字和统计局的数字并不一致。在对各省上报的统计数据规范要求下,国产葡萄酒的真实产量正在凸显。他预测,葡萄酒行业的深度调整尚未结束,国产葡萄酒的产量同比下跌还可能继续。
中国酒业协会中国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王德惠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国产葡萄酒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亏损面为22.64%,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88.51亿元,同比下降9.51%;利润总额30.63亿元,同比下降9.46%。
更为重要的是,多家龙头企业生存处境不容乐观。威龙股份因实控人王珍海违规担保,使得其所持威龙股份全部遭遇冻结,冻结数占公司总股本的47.23%。目前,法院还查封了威龙股份名下3处房产抵押物,面积共计78659.34平方米,以及3宗土地,面积合计150721.33平方米。
中葡股份也遭遇相似的处境。该公司控股股东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已全部冻结,占总股份的44.93%。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国安集团与中信国安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已至少被(轮候)冻结19次,主要涉及与各类金融机构的信用证纠纷、合同纠纷、债券交易等问题。
亟待破局
于鹏坚信国产葡萄酒未来的增长空间会很大,只是他不知道还需要多久。
同白酒不同,葡萄酒的品质与上游基地建设关系密切,而上游基地又属于农业范畴,受气候、环境影响很大。对于葡萄酒生产企业来说,要保证产品质量,需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这个投入是巨大的,葡萄生长需要周期,生产葡萄之后再转化成葡萄酒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充沛的资金,很多企业是难以为继的。并且,经营者还要做好5~8年不能盈利的心理准备。”在广西投资万亩葡萄生产基地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负责人席唯铭表示。
包括张裕A、中粮长城、威龙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在全产业链上投入颇多。公开资料显示,张裕A在全球布局近40万亩葡萄基地、十余个酒庄以及多个工厂。威龙股份则是借上市募资以及定增进行上游有机葡萄园建设。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整个葡萄酒行业已经从价格导向朝价值导向上改变。当生产企业没有全产业链时,产品的品质是不能掌控的。
王德惠告诉记者,进入葡萄酒产业,必须秉持着长线思路,这件事耗费资金和耐心。对于知名品牌和大企业,他们需要把上中下游打通,上游注重品质,中游重视管理,下游重视品牌化。
而对于中小葡萄酒生产企业而言,大多选择直接从国外进口原酒,或与国产酒进行调配。“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更容易操作,但是如果不能掌握上游资源,自身竞争力不足。”王德惠表示。他认为,对于该类型的生产企业来说,没有太强的实力进行品牌化建设,保证活下去是首要任务,应该操作最能走量的产品,做到快速流通和变现。
事实上,讲究“出身”的葡萄酒,其所处的产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目前,国内葡萄酒产区概念日趋显现,宁夏和烟台最具代表性。另有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吉林通化产区、新疆天山产区等近十个产区,并且产区内的酒庄建设日益增加。
只是,根据王德惠的调研,我国很多葡萄酒产区在基地建设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产区做得好的地方,就是酒庄汇聚的地方。当下包括新疆、宁夏、烟台等地,葡萄种植和管理相对优质一些,其他地区还有提升空间。”
席唯铭告诉记者,他长期在宁夏考察,当地有相当一部分酒庄投资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想着投资几千万就能产生效益,进去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便生产出产品,销路还是问题。”
王德惠认为,各个产区的酒庄在经营过程中的模式可以更加灵活一些,高中低档产品都应进行布局,不要让酒庄的定位束缚自身的销售。另外,面对当下销售渠道的变革,酒庄应该进行模式创新,不能再固守此前渠道驱动市场的力量。
“未来国产葡萄酒应该是向品质、价值、产区等三个方向发展。谁能抓住上述趋势,谁就可能觅得发展先机。”朱丹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