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温氏、牧原轻重模式PK 养猪巨头扩张提速

2021-08-08 05:41:10

 

来源:互联网

温氏、牧原轻重模式PK 养猪巨头扩张提速

在猪周期下行期的2017年,温氏股份(300498.SZ)和牧原股份(002714.SZ)业绩上呈现出不同状态。前者净利润下滑超过40%,后者营收大幅增长80%。不过,从公司体量上来看,温氏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业绩不同的背后,是两大养殖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身处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划,这也决定了它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样本。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只要能够保证资金链相对安全,它们就敢于做出扩张的选择。

业绩分水岭?

受猪价下跌影响,温氏股份2017年净利润下降逾四成。根据相关财报显示,2017年温氏股份营收556.57亿元,净利润67.51亿元,分别较2016年下降6.23%和42.74%。

同为养殖龙头企业的牧原股份,在2017年营收上迎来了爆发。根据其财报显示,牧原股份2017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100.42亿元、23.66亿元,同比增长79.14%、1.88%。

此前,在生猪价格达到顶峰的2016年,温氏股份净利润突破百亿元,高达117.89亿元。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其他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行情差的时候,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在运作模式上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模式。根据养殖产业链管理中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以及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委托养殖方式与农户进行合作。“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温氏股份能够快速扩张,实现自身体量地增长。”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对记者说。

温氏股份在回应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公司+农户”模式在土地、资金、环保、带动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等方面均有优势。

2017年,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同比增长11.18%。这一数字在国内养殖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模式,在猪周期下行期间,会加剧温氏股份的盈利压力。“温氏股份与合作农户签订合同,每年都会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即便是当下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温氏股份依然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分配给农户,以保证农户利润。这就加剧了温氏股份的亏损。”冯永辉表示。

在业内,2016年被誉为“金猪年”,2017年被称为“银猪年”,2018年则是“铜猪年”。这意味着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在2018年将迎来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在与农户的合作过程中,温氏股份可以提供很多服务。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温氏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同时温氏股份也可以实现自身的迅速扩张。”

“今年预计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会超过上一年度,这些投资主要是用在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温氏股份方面如此回应记者。

相反,位于河南南阳的牧原股份则采用大规模一体化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涉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屠宰等环节。

2017年,牧原股份加速扩张步伐,新成立的养殖板块全资子公司有41家,公司全年实现生猪出栏723.74万头,同比增长132.42%。正是扩张步伐地加快,牧原股份2017年迎来营收增长。

“去年的生猪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但因为其并不涉及对农户分利,且产能迎来爆发,所以该公司的财报相对好看。”冯永辉告诉记者。

不过,冯永辉也补充道,如果市场行情持续走低,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样会出现下滑。据牧原股份2018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0%。

姬光欣还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政策对环保要求的提升,生猪养殖的污染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牧原股份频频设立诸多子公司,压力会更多。

布局下游

任何生猪养殖企业都在为熨平猪周期而努力。由此,温氏股份也在向下游产业链布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