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游客造访爽爽贵阳 来花果园享“阿哈湖氧吧”
全国游客造访爽爽贵阳 来花果园享“阿哈湖氧吧”
日前,2018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盛大举行。伴随着全国入伏天气的到来,爽爽的贵阳,“清凉价值”再度突显,受到贵阳凉爽天气的强大吸引,广东、广西、重庆、长沙等地大量游客前来消夏避暑,坐落于花果园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避暑游客“打卡”必经地。
全国游客 来花果园“打卡”
“我是山东人,现在成了贵阳人,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住了我,这里的人文关怀留住了我。”对于常住在湿地公园旁的花果园业主而言,家门口的“金山银山”让大伙的生活充满幸福感。
为展示本次论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题,贵州卫视频道拍摄组日前来到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走访了全国各地来此“打卡”的游客。
平日里,花果园的居民都喜欢到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游玩、健行、亲近自然。园内溪流小河潺潺,蜿蜒绵长,植被茂盛,草木葱茏,人们在此目映青山绿水,耳贯虫鸣鸟语,鼻闻草味花香……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而触手可及的自然风光更让生活在这儿的居民幸福感倍增。
杨汝谨是花果园S区业主,常常和老伴一起到湿地公园散步、游玩。杨老师说,之所以选择在花果园安居度晚年,就是冲着这里良好的环境来的,小区两面环山,曲径通幽;区域内双子塔、艺术中心等现代建筑气势恢宏,让他觉得心旷神怡,一时兴起,便写下了《花果园赞》《迁新居有感》两首诗。“高楼耸立群山间,山楼争雄互添颜……”字字句句透露着杨汝谨对花果园的热爱。
“不枉此行!我以前对贵州的印象全部被颠覆了,这么美的生态之城应该向全国、向世界推广。”一位来自武汉的游客说,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了入黔后的必“打卡”项。
在“石板道上行走”:感受城市变迁
据了解,坐落于贵阳花果园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依偎在贵阳市城区的最大一块湿地,被誉为贵阳的“城市之肾”。公园由永久性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等多种类型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堪称喀斯特地貌环境下最为典型和完美的湿地。
2013年4月,贵阳市市委、市政府为有效保护好贵阳市主城区两处少有的湿地——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和阿哈湖水库,维护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二者基础上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建立了贵阳阿哈湖湿地公园,同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贵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修建过程本身,就秉承着绿色、生态的理念:为保护原始生态,修建步行小道的石材均采用骡子托运或人工搬运的方式;北广场上的“瓦片小道”,取材于原棚户区房屋屋顶拆下来的旧砖瓦,保留了一座城市变迁的印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造化灵秀、清爽宜人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与贵阳这座美丽的山城相依相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笔下的山色意趣、悠然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此地早在明代就引起了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关注,并在《黔游日记》中这样描述:“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桥下水涌流两岸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文中所言的溪谷所来之溪即小车河,南大溪即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
今年入选贵州省“首批湿地”
公园里湿地生态特征显著,湿地景观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规划面积适宜,自开园以来,深受广大市民和入黔旅游游客的青睐。2015年3月,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达到上千人次。公园建设充分发挥生态多样性的优势,突出海拔落差和梯次植被特色,彰显良好的河谷生态,山、水、洞、林、泉齐备,拥有中心城区内唯一的溶洞景观——白龙洞,以及长2、3公里的小车河。
今年,贵州省公布的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现公园总面积达121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73公顷,占总面积的38.83%。
“我们主要就是以浇水为主。草长出来了,高了,那就把它修剪平,节假日没有休息,垃圾呀、卫生呀,各方面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清理。”正在平整草坪的王润芝说,园区绿化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很繁琐。王润芝和李爱国从事园林维护工作已有近20年之久,两年前开始对阿哈湖公园绿化进行维护,每天浇水、培土、打扫、平整草坪、修剪枯枝……他俩一直乐此不疲,虽然全年无休,但他们非常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
“给花卉除草时,经常会被蜜蜂盯着咬,满手都是包;打草坪时,蚂蚁爬满身也是常有的事。”李爱国说,但是每天看着树呀、草呀、花呀长得这么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在空气这么好的地方工作,各方面我们也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