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目标未完成市值蒸发超千亿 吉利汽车踩“急刹车”
年度目标未完成市值蒸发超千亿 吉利汽车踩“急刹车”
在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背景下,国内汽车巨头吉利汽车亦未能幸免。
近日,吉利汽车(00175.HK)公布2018年销售数据,全年累计销量达150.08万辆,同比增长约20.3%,名列乘用车第四。但在销量逆势增长的背后,吉利汽车并未完成158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其中,12月销量为9.33万辆,同比减少39%,环比下降34%,创下16个月以来新低。
与此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吉利汽车的股价连续下跌。截至2019年1月24日收盘报12.74港元/股,总市值1144.57亿港元,而在吉利汽车鼎盛时期,总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港元。近期,吉利汽车还遭到评级机构的不看好,包括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在内的机构都下调了对其的评级。
综合考量下,吉利汽车将2019年销量目标定为151万辆,这一目标对于连续4年销量增速超过20%的吉利汽车来说相当保守,仅在2018年150万辆的成绩基础上增加了1万辆,比2018年目标减少了7万辆。
前两年发展势头猛烈,为何如今突然踩下“急刹车”?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还会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把目标定的谨慎一点,也是为了给自己减压。
对此,吉利汽车方面回复记者称,在现阶段车市调整期,防守比进攻更为重要,欲速则不达,求稳比求快更有价值。吉利汽车不以销量作为唯一考核指标,一切工作围绕提升市占率展开,未来有信心持续提升市占率。
销量步入拐点?
根据吉利汽车公布的数据,2018年集团全年销量,突破150万辆,目标完成率为95%,同比增长20.3%。其中12月累计销售新车9.3万辆,同比减少39%。
在车市整体萎靡的大环境下,吉利汽车能逆势增长实属不易。但对比发现,2017年,吉利汽车的销售数据是124.7万辆,2016年的销量为76.5万辆,2015年的销量为53.8万辆。不难看出,2016年、2017年吉利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了40%。
另从单月销量数据来看,直到2018年8月,吉利汽车仍保持着单月30%以上的销量增幅。外界普遍认为,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吉利汽车可轻松完成2018年年度目标。然而,从2018年9月开始,吉利汽车的销量增幅不断收窄,9月到11月,增幅分别为14.3%、2.6%、-1.1%,直至12月,销量暴跌近4成。
具体到各个车型,2018年12月博越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跌45%;帝豪销量为152万辆,同比下跌31%;帝豪GS 销量为1.07万辆,同比下跌43%;远景销量为2691辆,而2017年同期其销量还为1.46万辆,下跌最为明显。
有分析认为,吉利汽车在2018年12月销量暴跌,是因为公司近期放缓了对于经销商的压库行为,是吉利的主动调整,通过牺牲销售量来压低库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吉利汽车2018年10月的库存深度达2.8个月,11月稍有下滑达到2.3个月,但仍压力不小。
吉利汽车方面告诉记者:“经过12个月的清库,目前吉利库销比处于健康水平。吉利汽车经销商盈利水平攀升,2018年单店销量近1450辆,较2017年1314辆同比增长10%。”
几乎同时,资本市场开始出现对吉利汽车的看空。近4个月内,世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两次发布报告,将吉利评级由“中性”调为“减持”。2019年1月初,摩根士丹利将吉利汽车目标价由15港元下调至8港元/股,下调幅度达到47%。
摩根士丹利方面指出,吉利汽车的博越和领克品牌库存增加,最新的渠道检查显示,博越的库存已上升至逾3个月,领克的库存同样连续一个多月上升。与此同时,目前汽车行业的大市场环境也不佳,因此决定下调吉利汽车的评级。
瑞信也在近期将吉利汽车投资评级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29港元下调至11港元;花旗则将吉利目标价调低至12.7港元,保持中性。
另从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距离其2017年巅峰期,如今总市值已蒸发超千亿元。
“我觉得还是和整个的车市行情有关,基于车市大环境的影响,大的评级机构对布局进行了一个下调,这也是合理的,2019年汽车市场能够恢复的话,像吉利汽车或其他的一些头部品牌,股价会有所上升。”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
领子期权风波
除了销量、股价等负面消息之外,近日还有媒体报道称,吉利集团已减持所持有戴姆勒一半股份,原因在于摩根士丹利账面多出了近5.4%的戴姆勒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