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金山 雷军布局“云家族”的两层深意
投资金山 雷军布局“云家族”的两层深意
1月19日金山软件(03888.HK)发布公告,小米从腾讯全资子公司TCHSaffronLimited手中收购金山软件2.98%的股份。至此,雷军系共持有金山29.9%投票权(包括雷军个人持股、求伯君及张旋龙持股,还有小米持股)。
此前2014年12月,金山软件、小米和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联合向世纪互联投资2.96亿美元。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按照雷军的规划,世纪互联、金山、小米三家通过资本纽带紧密联系成为一体,形成小米的“云家族”。而这个“云家族”形成之后,一方面服务于小米快速膨胀的数据,另一方面将是小米未来与BAT竞争的重要砝码。
金山三年蜕变
金山是中国最老牌的软件企业之一,其发展颇为坎坷。2007年雷军带领金山软件在香港完成IPO,两个月后辞去在金山的职务,转身离开。可以说他是功成身退,也可以说他是卸掉包袱。
上市之后的金山发展并不理想,股价也一路下跌。雷军于2011年又重返金山出任董事长。彼时,雷军的身份既是金山董事长,也是活跃的投资人,还是小米的创始人。这样的角色注定他不可能全力投身于金山。于是他找来“合作伙伴”——张宏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张宏江在微软亚太研究院工作12年,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慢慢地,这种优越感不再明显,而中国市场不断冒出来的新现象让他兴奋不已。“有一天突然意识到YY、小米、微信是怎么回事了,发现微软之外有更多的精彩。”张宏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不断扑面而来的各种中国式创新,让他意识到中国的时代到了,所以会从一家国际巨头转投到中国一家本土的软件公司。
金山规模并不大,但长期因为生存所困发展出多条产品线。在雷军回归、张宏江加盟之后,金山采取“关停并转、包产到户、聚焦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将主要业务拆分成三个子公司,管理层MBO,完善激励机制;零散业务处理掉,更聚焦、更灵活;所有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当初雷军邀请我加盟的时候是给我画了一个饼,但现在看当时画得还是挺保守的。”张宏江告诉记者。三年时间金山市值上涨400%,其中一个子公司——猎豹完成独立IPO,并且还孵化出一个更具潜力的业务——金山云。
金山的主营业务是WPS,曾经孵化了一个业务叫“金山快盘”,就是个人的云存储业务。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烧钱的业务,以WPS这个子公司的能力很难支撑下去。在“关停并转”的过程中,金山快盘显然成为被改革的重点。但在微软工作多年的张宏江,对云计算的前景非常看好,认为应该保留,而且希望是以创业公司的模式来发展此业务,并需要对外融资。为此,他跟雷军聊了一次,没想到得到雷军的认可,决定由小米来投资金山云业务。此后,小米已经两次投资金山云,成为金山云这家子公司的重要股东。
比投资更重要的是小米成为其客户。2012年年底,小米的云存储接进金山云,成为金山的“大客户”。云计算在上规模的时候,对云平台的技术是重大的考验,金山云也同样遇到很多“坑”。“因为大家有充分的信任,可以说是铁杆用户,忍受我们的不足,要是其他客户很可能做一半就走了。”张宏江感慨道。
2014年年底,雷军回归后的金山三年转型目标已经完成,开始新三年战略,“ALLIN”,全面发力云计算。张宏江将自己的办公室从五楼搬到三楼,与金山云的团队一起工作,并亲力亲为金山云的大小事务。这才会有1月19日小米再次投资金山的故事。
小米“云家族”对标BAT
“如果只看金山来做云,我并不看好,但如果借助小米的资源,包括小米的用户以及其硬件生态链,小米和金山之间会有相对促进的作用。”易观分析师蔡利丽认为小米主导的“云家族”未来具备与BAT的云相抗衡的能力,是小米整体战略中重要一环。
BAT在云计算都布局多年,以阿里云之例,已经布局7年时间,技术、客户、商业模式都相对成熟。小米公司成立才5年时间,如果要想在云上追赶BAT,完全从头自建的方式显然并不可取。所以,雷军采用了以资本为纽带,将世纪互联、金山、小米三家连在一起。
小米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云?雷军在投资世纪互联的时候曾对记者表示,“在这个数据爆炸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云服务将是小米的生命线。有鉴于此,在云的基础设施方面,与其依靠单纯的买卖合作关系,不如成为股东。”据悉,小米云服务的数据量跟去年同比增长7倍,预计明年还会增长5倍。雷军预计,到2015年年底,小米每天将新增1PB的数据。按他的算法,1PB的内容存一年时间,存储加带宽需要花费接近300万元人民币,预计到2016年小米的数据量会接近1000PB,届时存储及贷款成本会高达30亿元人民币。显然,小米投资做云的第一层考虑是数据的成本和数据的安全。
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金山、世纪互联三方在云服务方向上的分工是:小米云对应用层,金山云主要用于中间层,世纪互联将主要提供网络基础设施,这三家联合形成一个完成的云平台。据雷军透露,金山3年内将再租用5000个机柜,小米明年将在世纪互联扩容2000个机柜。可见,从资本上看三家是“亲戚”,并且金山将来是世纪互联的大客户,小米是金山的大客户,而世纪互联、金山、小米又都是独立公司,还可以对外发展自己的云业务,不构成封闭体系。
云是非常复杂的结构,而且投资巨大。为什么BTA都要在这里布下重要棋子,小米也要步步紧跟?易观分析师蔡利丽认为,这几家并不是单纯以云服务为盈利模式,那些存在他们各自云端的海量数据才是他们下一个金矿,“只是谁也不会这么公开讲”。蔡利丽举了个例子,比如阿里通过自己云端的大数据挖掘,可以给卖家、买家提供增值服务,腾讯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开发新的游戏或者更精准地投放广告。在蔡利丽看来,未来大数据挖掘还有可能产生很多新的生意模式。
雷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小米不能用大数据技术转化出价值,这快速增长的存储成本会让小米难以支撑,甚至开玩笑道:“如果不转化出价值,我们公司也许真的就会破产了。”
由此或见,云存储的成本和安全问题是小米投资云的第一层考虑,第二层则是由大数据挖掘可能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这也将决定小米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