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华为上半年销量打败小米了?

2021-08-08 01:14:31

 

来源:互联网

华为上半年销量打败小米了?

【中国经营网注】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表示,华为2015年上半年在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5000万部。该数据一出,关于“华为是否打败了小米”的话题引起一阵热议。本文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日前一次公开场合,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表示,华为2015年上半年在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5000万部。而它的竞争对手小米在7月初公布的最新手机销售量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小米手机销售量为3470万部。该数据一出,关于“华为是否打败了小米”的话题引起一阵热议。

事实上,按照此前华为中国地区部消费者业务总裁朱平的说法,在华为上半年接近5000万部的销量中,中国市场占比50%;而小米则并未透露其海外市场的销量,这样来看,华为并未真正“完胜”小米。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华为在内的竞争对手们正以迅猛增长的态势直逼小米。

例如,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就称,从销售额来看,华为手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的营收将超过430亿元,已经超过了小米,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品牌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更高。而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9%;小米手机则增长了33%。

此外,从小米上半年3470万部的销量来看,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500万部,销量出现环比下滑。再加上冲着小米而去、在智能手机“卷土重来”的360,以及投资酷派并与小米系在手机、电视、视频等多个领域交锋的乐视,小米并不轻松。

和小米相比,以华为代表的传统制造派拥有渠道、供应链、加工制造等优势;而小米的优势则是产品和通过互联网营销或服务来竞争。

事实上,MIUI是小米公司与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杀手锏。小米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通过销售大量的手机,已经形成了超过1亿规模的MIUI用户量和180亿的小米应用商店分发量。如在同样的亏损时,假设是小米和其他厂商都需要亏50元能够获取一个手机用户,但是很快小米将从MIUI的增值服务中将这笔成本赚回来,而它的竞争对手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不过,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都不得不面临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的拐点。此前中国智能手机的年化增长率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39%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7%。国际调研机构IDC也表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2.5%,首次低于全球。

例如,今年5月时,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坦言,自己同意智能手机创新到了瓶颈期,整个市场在放慢步伐。

但他同时认为,瓶颈期不是坏事。到了瓶颈期,各个厂商才会用心地做好每个细节。“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厂商没有时间停下来考虑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却往往是用户的痛点,比如永远觉得电池容量不够、永远觉得画质不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用户痛点问题很不容易解决,并不见得比进行颠覆式创新简单。”

特别是在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进入比拼持久力、生态系统能力、服务能力的阶段。

可以看到的是,过去一年小米在硬件、文化娱乐、金融、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进行投资布局。熟悉小米内部事务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解读,未来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机(含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产品线是“第一个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个小米”,而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的智能硬件100家公司将成为“第三个小米”。建立在小米手机、MIUI生态之上的,手机之外的小米生态的全新格局,或是支撑小米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不过,它的竞争对手速度也不慢。从视频内容起家的乐视正积极进军硬件,360也已经展开一系列智能家居的投资布局,而在小米手机还未涉及的指纹识别领域,它的竞争对手已经抢先一步。

对小米而言,如何实现从起步时的行业颠覆者到转变为持续的行业领跑者,正值考验期。

而想要在2015年实现8000万~1亿部的销量目标,海外市场对小米变得越发重要。目前看来,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动能”还远未完全释放。

一方面,外界对于小米在进军海外市场的专利问题仍有疑虑,另一个疑虑则是,小米在国内的粉丝效应、商业模式是否能在国外成功复制?

“专利是手机行业或者通信业的传统游戏规则和正常的游戏规则。我同意这个游戏规则,但是小米在互联网手机可是领先者。”雷军此前这样回应,他还预计今年小米会申请4000项专利。

如何把小米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目前看来小米仍需时间。

“国际市场如果我们的手机量没有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的话,我觉得做互联网服务为时过早。”雷军说,“所以我们会一步一步来,就跟四年前我在中国很少谈互联网服务一样,到今天我有勇气跟你说在国内我有接近10亿美元的收入,这是需要过程的,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编辑:赵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