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美国运通要破“围城” 中国式突围路在何方?

2021-08-08 00:43:14

 

来源:互联网

美国运通要破“围城” 中国式突围路在何方?

美国运通在中国的发卡速度明显加快了。

8月底,美国运通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合作推出的浦发美国运通白金梦卡问市,这也是它2015年与银行合作发行的第四张卡——与遍地开花的“VISA速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这家在2004年就已经在中国首次发卡的国际卡组织,截止到目前也只是50多款信用卡的“进账”,如果看到这一点,也许就对美国运通的“激进”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了。

更何况,与VISA通行国际的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不同,美国运通在中国开展卡业务所依循的路径与其在海外驾轻就熟的“三方模式”全然不同。因此对其而言,进入一个类似中国这样的信用卡市场,并不是复制扩张那么简单,本土化意味着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多重转变。

转变中的美国运通要如何进行调整?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美国运通要如何维系其一度令国内银行艳羡的盈利模式的运转?这些都是摆在这家165年“老店”面前的全新挑战。

正如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所说,“美国运通的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如今想再出现一个美国运通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非常之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美国运通自己,“曾经成功的模式能否嫁接到现今的中国市场,还是个问号。”

中国特色的“运通卡”

与之前对比,美国运通近期的发卡动作甚至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8月12日,与“老朋友”中信银行再牵手,推出高端信用卡产品——中信银行美国运通白金信用卡,半个月后,浦发美国运通白金梦卡接踵而至;此前的6月份,还联手民生银行推出了黑金卡——这种在业内被称之为“卡中之王”的高端卡,仅通过邀约方式发行;实际上,4月份双方才刚刚推出了民生美国运通·百夫长白金卡。

目前,这已经超出了美国运通2014年全年发卡的总数。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统计,美国运通2004年与工行推出第一张信用卡,第二张卡的推出则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整体来看,平均每年以4~5款信用卡的速度缓慢推进,不过2015年似乎要超越这样的步调。

其中的原因,或许就在于中国依然蓬勃的市场潜力,美国运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姜大伟就表示,尽管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与大多数市场相比一直呈稳定发展态势。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出境游为代表的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国富裕人群的不断壮大,美国运通在中国市场近些年一直保持着高增长态势。

即便如此,这种发卡节奏对于其竞争对手VISA来说不值一提。官网显示,后者目前与国内16家全国性中资银行均有合作,而美国运通信用卡的合作伙伴阵容长期以来固定在招行、工行、中信、民生、浦发5家,与中国银行在2012年合作发行“长城美国运通卡”之后就再无下文。

一位与美国运通合作发卡的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很多银行与美国运通的合作更多是一种产品线的补充,而不是作为主流产品。”

究其原因则在于,美国运通的业务模式与同被称为卡组织的VISA、万事达、中国银联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信用卡的交易链条中,包括持卡人、发卡机构、商户和收单机构,在国内信用卡的商业场景下,是“1+1+1+1”的四方独立模式——这也是美国运通之外的其他卡组织的运营生态,但在美国运通的运作模式之下,发卡和收单一身独揽,相当于是“1+1+1”的三方模式,是在其体系内部循环的独立闭环。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美国运通这种“三方”模式之下的百夫长卡的持卡人,如果在某网站刷卡买到了伪劣产品,可以享受美国运通的先行赔付。也就是说,持卡人在这样的闭环中只需要跟美国运通交涉,就能解决所有用卡中遇到的问题。

但这样的“绿色通道”在国内发行的美国运通卡上却没有开放,由于国内政策尚不承认银行之外的独立发卡机构,因此,不管是美国运通在国内发行的主流产品“蓝盒子”系列,还是高端产品“百夫长”系列,“客户来自于银行,百夫长白金卡和百夫长黑金卡是由美国运通直接提供服务;其他信用卡由双方共同提供服务。”美国运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不过,在上述信用卡负责人看来,在国内市场,美国运通背后成熟的服务体系难以施展,优势也很难凸显出来。“所以美国运通目前合作发卡的逻辑应该是在国内坚持高端,希望带动这些人的海外消费,这样其在海外的盈利模式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