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国如何才能前景依旧光明?
Uber中国如何才能前景依旧光明?
【中国经营网注】近日,有外媒消息称,Uber自身开始为Uber中国输送3-5亿美元,以保障Uber中国的运营。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高额的补贴政策和抢占高端市场的策略,Uber迅速拿下了近20个城市和约10%的市场份额,但如此傲人的战绩却依然不被投资者认可,Uber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本文来自新浪创事记。
近日,有外媒消息称,Uber自身开始为Uber中国输送3-5亿美元,以保障Uber中国的运营,此前有传言平安集团和高瓴资本曾对Uber中国投资,但是最近被证实消息不实,Uber中国并没有在美国那样顺利。
2014年初,Uber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凭借高额的补贴政策和抢占高端市场的策略,Uber迅速拿下了近20个城市和约10%的市场份额,但如此傲人的战绩却依然不被投资者认可,Uber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一、强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大多数互联网创新的创意来自美国,百度和谷歌,淘宝与Bbay、亚马逊,优酷土豆与Youtube......
依靠庞大的网民人数,国外有什么创新或者商业模式,国内通过模仿就可以来一轮,从90年代至今屡试不爽,但是由于入市时间以及本土化问题,国内的模仿者往往能获得高度的成功,等到原版进入中国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已经迟到。
谷歌退出中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不足为例,但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亚马逊中国也无法与淘宝、天猫、京东来竞争,这就很说明问题,市场先入为主,后来者虽然很强大的,但是用户习惯已经形成,原创者反而没有优势。
Uber在美国的成功迅速在中国引发跟风,而跟风者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易到用车背后都有巨头撑腰。特别是快的和滴滴的补贴大战,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Uber后来的补贴虽然也很凶,但是为时已晚,虽然Uber烧钱的气势一点不差,但是市场份额快速扩充的时期已经过去。
Uber的中国对手已经成气候,背后有巨头的资金撑腰,在运营模式上充分考虑了中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在运营方式上贴近用户,在宣传上抓住用户痛点……
不是Uber做的不好,而是对手没有什么明显的破绽,这种情况下对手又先入为主,所以Uber在中国的扩张就没有那么顺利。
二、本土化的问题
Uber中国的掌门人柳甄是联想柳传志的侄女,曾经在美国当律师,Uber是她的客户。但是柳甄是2015年4月才加盟Uber中国的,此前Uber的表现多少让人感觉水土不服。
中国本来对私家车运营是严格禁止的,所以快的和滴滴都做走的是曲线救国,首先补贴出租车,通过高额补贴,改变人们的打车习惯,培养司机的用车场景。然后才一步步过度到专车。
易到用车虽然学Uber,但是在早起的运营中主要做高端市场,避开与出租车的竞争。不引发矛盾。
而Uber一进入中国就复制其他国家的模式,低价搞出租车运营,这就直接侵犯了出租车的利益。而快的滴滴和易到用车也不得不跟进,这样一来,在短短几个月就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反弹。
最终,政府有借口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租车参照出租车管理,最终堵死了私家车运营的道路,Uber的前景也不明朗起来。
此外,中国的小聪明和生存智慧都是出名的,早在Uber进入中国之前,快的和滴滴都遇到过刷单的问题 ,而Uber因为补贴较高,这个问题变本加厉,一方面产生虚假成交额,一方面吃掉了Uber的投入,这也是本土化准备不足造成的。
三、入乡随俗前途依然光明
近日,深圳市交委客运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等单位部门约谈了滴滴打车、优步深圳、易到用车3家专车平台企业,明确了私家车加入互联网平台参与营运,实质上是以赢利为目的、为非特定对象提供运输服务的非法营运行为,属违法经营行为。
私家车运营的口子未来一定会封上。而这并不意味着Uber没有未来。
在中国成功的国外企业都要学会适应中国市场,汽车行业大众奥迪风生水起,特斯拉就举步维艰。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
Uber要在中国成功,一方面需要把中国市场研究透彻,把中国用户的用车习惯,中国政府的规定搞明白,搞清楚自己的发力点。另外一方面要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本土化对手的优点。
只要能够入乡随俗,Uber中国的前途依然光明,因为相比中国的竞争对手,Uber是全球性的企业,其他地区的收入可以投入到中国打价格战,扩充份额。而Uber作为互联网租车模式的原创者,其本身的品牌就有优势,所以Uber中国远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悲观,只要稍做调整,Uber中国依然有光明的前途。
(编辑:赵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