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五年内OLED不会成为显示产业主流
周厚健:五年内OLED不会成为显示产业主流
2015年9月15日,世界杯帆船赛青岛站比赛开赛在即。海信总部大厦的25层会议室,海景尽收眼底。千帆竞发和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乘风破浪的豪情相契合。这是海信ULED打入美国市场后,周厚健首次公开面对媒体。周厚健力推ULED电视,并称看好激光电视成为下一代的显示方式。
发布会之后的专访环节,对于本报记者提出的“此番表态,能否理解为海信拒绝发展OLED”的说法表示不认同。周厚健反复强调,只是说五年内,OLED不会成为显示产业的主流。OLED显示方式在手机上已经广泛应用,小屏幕OLED显示技术已经成熟,但对于大尺寸还是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管是海信的 ULED,还是创维的GLED,都是在OLED未成熟期产业阶段的“阶段性产品”,海信重金推广ULED也是适应现阶段市场。
专访中,周厚健也表态,“我从来没有否定OLED是一种好的显示技术。”“如果OLED十年二十年内成为主流显示方式,我不会涉足吗?”
在记者看来,尽管不少媒体把海信的此番高调理解成抵制OLED,实际上海信采取的是一种以战养战的策略。等到OLED产业趋势明朗,市场认可度足够高,也不排除海信倒戈的可能性。
几乎就是在周厚健面对媒体之后的24个小时,OLED显示鼻祖韩国企业LGDisplay携豪华高管团队在北京亮相。众人抬柴火焰高,除三星、海信两家彩电整机企业,康佳、创维等主流企业高管也悉数亮相。除了为OLED显示方式站台,以上企业联合成立了OLED显示产业联盟,合纵连横的意味非常明显。
业内难得一见的OLED显示产业之父邓青云也被邀请至现场。“I am a Chinese who was born in Hongkong。”他说。
OLED产业呼声很高,不乏拥趸,显示产业趋势愈发明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OLED显示技术发起人是中国人,不过执牛耳者却是韩国企业。
不管是海信的以战养战还是其他国内企业的附庸跟随,只能说明了在OLED显示技术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储备并不多。即便多数企业与LGDisplay连横,成立联盟,但他人之强不会成就自己之强。
显示产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企业再次步履薄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起步较晚的中国彩电企业已经习惯了跟随日韩企业的发展趋势。在30年的技术积累之后,希望能够凭借成本优势、技术储备,改变跟随命运、与日韩系企业并驾齐驱的中国彩电阵营,再次可能被韩系企业钳制。在整机收入中,面板成本占到七成,若OLED产业迅速推进,缺芯少屏的中国企业会再次被韩国企业捏住七寸。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链《非常6+1》理论,即把整个产业链划分为7大部分,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以及生产制造。
其中,前六个环节是高利润环节,掌握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手中,而生产制造则在国际化分工的过程中来自中国。
中国彩电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的彩电产品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处可见,逐渐成为当地品牌商和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的家电已经行销全球。但实际上,中国的彩电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利润最薄的一环。
郎咸平指出,由于没有产品定价权,中国制造业利润过低,而且面临着税费过重、资金成本太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的三大困境。他表示,随着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劳动力优势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实际上,以家电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除了经营环境恶化外,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去年以来,随着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去年开始,以青岛海尔为代表的家电业上市公司财报报忧,契合了郎咸平之前的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彩电业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长子产业。彩电企业欲借OLED显示产业提振实力的诉求值得肯定。不过逞口舌之快丝毫没有意义,建立OLED产业储备、争取显示产业的话语权才是当务之急。不管未来显示产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中方只要在其中不是附庸者,就不是世界末日。如果我们只是习惯了站队、拉帮结派、口水战,秦始皇灭六国时远交近伐的局面将再次出现。先联燕齐,攻赵魏韩楚,而后各个击破。未来整个中国彩电业将成为韩国显示产业的下游产业。韩国企业将坐享规模成本优势和专利优势。
显示产业轮流坐,在“液晶+1”时代仍然没轮到中国企业。不少彩电企业不愿面对急剧变化的彩电显示产业,从而耽误了在新的显示技术上的探索和调研,将进一步丧失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