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增资酷派成第一大股东
乐视增资酷派成第一大股东
继去年以21.8亿元入股酷派占比18%的股份之后,近日,乐视以10.47亿港元再次购买酷派11%的股份,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
此番合作,并非只是两家二流手机厂商合力图谋晋级,对于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而言,可能想要的更多。
和电视业务类似,手机业务为乐视生态版图举足轻重的支撑点,分析人士认为,贾跃亭希望新的手机业务成为说服资本市场的新融资工具。
乐视生态图谋新的支撑点
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于6月20日在微博上发声确认乐视成为酷派最大股东。
酷派方面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者》记者表示,借助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可以促进酷派转型为互联网生态硬件公司;而酷派在手机领域积累20余年的产供研、专利、渠道等软硬优势可以补缺乐视手机业务短板。
在IDC公布的2015年十大手机厂商全球出货量排名、中国五大智能手机厂商排名,难觅酷派、乐视踪影。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酷派、乐视联手突围手机红海的成功率要大于单枪匹马。
“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是支撑乐视生态的‘两条腿’。”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认为。目前来看,乐视电视自2013年面世以来,其带动的广告、会员费用等方面的生态协同效应可以清晰窥见。近年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乐视超级电视累计销售已达450万台,相比于2014年的150万台增长了200%。终端业务收入约60.89亿元,同比增长122.22%。同时,2015年,乐视广告、会员收入分别为26.34亿元、27.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53%、77.60%。
“乐视手机品质相比乐视电视仍有差距,此番携手酷派,可称得上夯实乐视生态基础。对于想在汽车、自行车、可穿戴设备等等众多跨界领域一展身手的乐视而言,缺少手机的生态是不完整的。”张毅认为。
早在今年5月,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移动总裁冯幸曾公开宣布,乐视手机志当千里马。
乐视生态亟需资金输血
事实上,从乐视网诞生至今,其“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开放闭环生态商业模式,及生态养硬件的盈利模式,给外界带来想像空间,使它备受资本市场追捧。
此次乐视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就有专业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乐视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欲获得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新工具。类似“壳交易”之嫌近日时有传出。
对此,酷派方面人士不予置评。“这是他们的主观想法”。该人士明确表示,具体的业务指引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二者在手机业务方面将展开深入合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实际上,作为乐视七大生态的最大入口,乐视手机在乐视生态里可谓举足轻重。“能否成功复制乐视电视模式到手机端,对于乐视生态至关重要。”一位创投圈人士就直言,当下乐视手机业务实力及生态协同效应的提升显得刻不容缓。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贾跃亭使尽浑身解数确属实情。不惜以股权质押、定增等多种融资方式并举缓解资金难题。
而过去近一年来,乐视网还先后两次发布公告,披露其大股东减持情况。贾跃亭分别于2015年6月和10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和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乐视网股票,减持金额分别为24.996亿和32亿元,两轮减持金额合计56.996亿元。
乐视网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贾跃亭持股比例为36.79%,其中已质押股份占其本人持股的87.33%。“若质押比例过高,融资方对抗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就很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位跟踪研究乐视业绩多年的会计学教授表示,一旦股价大跌,融资方将难以拿出更多的股票来追加质押,公司财务风险加剧。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电视行业竞争激烈却调高销售预期、大股东质押股权比重过高、乐视影业业绩对赌不达预期可能带来的无形资产减值风险等等都使得乐视未来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该会计学教授指出,若乐视在更容易融资的内地股市都难获投资者新信任,绕道市盈率整体偏低的港股融资成功可能性更小。基于双方当前的手机业务市场表现,发展壮大手机业务不仅是乐视未来赢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也是乐视发展自身生态的必然。
但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乐视手机生态模式绝对不是乐视电视生态模式的简单复制。
手机平台开放度高,用户与视频的耦合度、黏性,用户在手机端观看视频的刚性需求等都要低于封闭的电视。消费电子观察家梁振鹏就认为,乐视电视在内容上的优势很难在手机端得到延续。“手机质量是消费者感受最直观,也是乐视时下亟须加强的。”他表示,尚未跻身一线的乐视手机,质量若得不到消费者认可,搭建在其上的内容、视频等软生态都会显得非常牵强。
电视、手机登终端融资平台的设想正确吗?王艳辉表示,得看两大业务版块对乐视生态链的拉动作用。此次手机业务扩张,是否能真正成为融资工具才有生态模式渐显协同效应之时才可断论,而乐视手机成功与否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