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硝烟起 “无现金日”引热议
移动支付硝烟起 “无现金日”引热议
当前,出门通过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而各家移动支付机构关于“无现金日”的营销推广活动的“战火”也在不断升级。
实际上,在微信支付推出的“8·8无现金日”还未到来之际,另一巨头支付宝就宣布举办8月1日~8日首个“无现金周”。此外,银联钱包、苹果支付等也通过推出补贴活动,抢夺移动支付市场。
与此同时,关于“无现金日”或者“无现金周”的概念以及在其背后隐藏的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也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
四成人出门带现金少于百元
根据腾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益普索联合发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在用户日常消费习惯调查中,有40%的人出门带现金少于100元;52%人月均消费里仅20%用现金;超70%的人表示,只能用现金支付时才会使用现金,100元现金可以使用超过一星期;84%的人表示“不带钱、只带手机出门”可以很“淡定”。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从全球可比口径看,中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在移动支付已融入不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当下,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机构也在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无现金营销活动。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
7月31日,支付宝宣布将从8月1日~8日一周内提高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消费2元以上可能有4888元奖励。同日,微信支付也宣布,从8月1日开始,持续整个8月,微信都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
而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肆渲染“无现金”支付的同时,无现金的主张该由谁主导、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撰文称,在货币银行学的领域,现金更多指的是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包括现钞、借记银行卡(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方式中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各种现金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提倡的无现金城市和银行卡组织的长期以来的目标“替代现金”,更多针对的是流通中的纸币、硬币。“无现金社会给人带来了各种便利,但如何创建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恐怕是从业者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拒收人民币现金或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某超市拒收人民币现金将无现金支付推向更高的舆论漩涡。
接近央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在任何一个场景里,如果只有一种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国家主权货币——人民币。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公开表示,任何国家的货币体系本质是公共品。现金和货币服务绝对不能丝毫具有商业活动的排他性,即任何个体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被剥夺使用现金和货币服务。同时,现金与货币服务是非竞争的,任何人接受现金与货币服务时不能妨碍其他人同时接受和使用这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