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拉再造微软:如何重回第一阵营?
纳德拉再造微软:如何重回第一阵营?
李正豪
编者按/有人说,现在的美国硅谷充满了“咖喱味”。也有人说,硅谷已经变成“印度谷”。原因就在于,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为代表的印度人,近年以来掌控了全世界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科技巨头。
从2014年2月4日出任CEO至今,纳德拉治下的微软,股价从36.35美元/股上升到2018年7月18日的105.95美元/股,公司市值从2013年底2014年初的3000亿美元以下攀升到目前的8000亿美元以上。
微软曾经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1999年就创造过6205.8亿美元的阶段性市值纪录。但由于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市值逐步萎缩至30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而正是由于萨提亚·纳德拉最近四年手术刀式的内外改革,才让目前微软市值重回第一阵营,仅次于苹果、亚马逊、谷歌,是全球市值第四的公司。
转型
不被看好的继任者
联想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最开始接触微软,很可能是一张光盘,在中国,这种光盘以前大多数还是盗版的,不过这部分收入对微软来说是最边缘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微软就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了,企业成为微软的客户会签订一个协议,微软会为这份协议中的部分软件提供折扣,比如Windows的授权费、SQL Server数据库的授权费或者Office的费用,进而刺激企业用上Windows以后,购买更多微软件和服务,比如早期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现在的云端办公套件Office 365、Azure云服务等等。
这位人士表示,微软命运的变化,是以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为标志,全世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此后数年,智能手机逐渐变为比PC更加重要的设备。这让PC时代的微软、英特尔、惠普、戴尔、联想等集体面临转型压力。
IDC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今年回头来看,微软和Windows在移动市场的最后机会是2010年,那一年苹果刚刚推出iPhone 4,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工业设计都远远甩开竞争对手的产品。Android经历一系列修修补补之后,此时也开始成熟起来,三星、摩托罗拉、HTC此时都推出了销量超过百万量级的Android手机。但微软最终错过这个机会,因为微软希望复制个人电脑市场的商业模式——微软做操作系统,手机厂商生产硬件,并为每台搭载Windows系统的智能手机支付授权费用,但问题在于,Android是不要钱的。”
因此,微软的日子实际上已经越来越难过。原本计划担任微软CEO到2017年的史蒂夫·鲍尔默,在2013年8月23日被微软突然宣布即将离任,且微软并未同时任命新的CEO,只宣布正在物色新任CEO的人选。
整个2013年秋天和冬天,美国媒体都在猜测谁会成为史蒂夫·鲍尔默的继任者。翻看那个时期的媒体报道,包括当时的福特CEO阿兰·穆拉利、当时的高通COO史蒂夫·莫伦科夫、当时的爱立信CEO卫翰思等等,都与这一职位产生过某种关联。
也有一些内部人选被提及,包括当时的微软董事、Symantec CEO约翰·汤普森,当时的微软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以及当时的微软执行副总裁、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的萨提亚·纳德拉等。
媒体将微软新任CEO比作是“一块烫手山芋”。比如,彭博社在2014年1月底刊登相关报道,题目就是《为什么你不会想做微软CEO?》。彭博社认为,相比1999年微软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十几年以后微软的市值已不及当初的一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利,让史蒂夫·鲍尔默逐渐认清事实,最终决定提前退位,寻找新人主导微软的改革,但这注定是一份艰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