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资本退热 共享单车回归商业本质

2021-08-07 19:51:12

 

来源:互联网

资本退热 共享单车回归商业本质

李静

共享单车行业在资本的喧嚣之后终于回归理性。

8月22日,ofo小黄车宣布在APP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在扫码开锁页面植入短视频广告。这是ofo小黄车继6月对押金及骑行计费做调整后的又一个商业化动作。

共享单车“免费骑”的时代也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渐入尾声,《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无论是摩拜单车、ofo小黄车还是小蓝单车、哈罗单车,都把精细化运营放在了首位。

速途研究院原院长、独立科技分析师丁道师对记者表示,如果不进行疯狂扩张,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本身可以实现盈利。

赚钱还是赚用户?

2015年,是孕育共享单车的一年。

当年3月, ofo小黄车拿到了天使轮投资人唯猎资本的 100 万元投资。9月,1000多辆印有ofo小黄车标志的单车投入北大校园开始运营,师生需付99元押金,此后每使用一次ofo小黄车支付0.5元。

同样是2015年,胡玮炜接受投资人李斌的邀请,创业做起了摩拜单车。同年12月,首批200辆摩拜单车在上海五个地铁口测试投放,用户需付299元的押金,每使用一次摩拜单车支付1元。

一个选择相对封闭的校园,一个选择开放的社会,两大共享单车品牌迅速发出了萌芽。并且在几个月之后,搭上了资本的快车,开始在全国市场上一路狂奔。2016年底,ofo小黄车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与摩拜展开正面竞争。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共享单车是刚性需求,在发展早期,通过它们在一定区域的运营情况,资本方验证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实现盈利的。”一位接近早期投资方的人士向记者揭示了早期资本进入的原因。

彼时,除了头部的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之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和资本玩家也加入这场“狂欢”。由于行业过于火热,业内一度担心单车“颜色不够用”。而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摩擦一度升级,不同颜色单车的较量曾被戏称为“彩虹大战”。

ofo小黄车是在2015年12月拿到了Pre—A轮的融资,之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新的融资发生。ofo小黄车在2016年完成了5轮融资,2017年完成了5轮融资。摩拜单车是在2015年10月拿到的A轮融资,2016年完成了4轮融资,2017年完成了5轮融资。作为中国共享单车第一阵营的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融资总金额均超10亿美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共享单车融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共享单车平台目前已经获得资本融资超过170亿元。

资本疯狂涌入之后,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随之进入疯狂的状态“融资—烧钱扩张—再融资”。共享单车头部玩家迅速在全国甚至一些海外城市铺开市场,为了更快地圈用户,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在2017年相继祭出免费骑车,甚至推出免费骑车加上拿红包的活动,以烧钱迅速扩张跑数据量。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1886.4万人,与2015年的245万人相比,呈7倍的爆发式增长。其中用户主要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在一二线等人口密集城市集中。2017年,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趋于饱和,共享单车企业迅速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据猎豹全球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活跃用户渗透率增长了6倍多。

“资本是看数据说话的,不太关心企业是否能实现盈利。”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中后期资本,投资时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能放大多少倍,当投资收益符合预期时,投资方就会考虑退出。”

“在资本的助推之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商业的本质。” 丁道师表示,“不过,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没有资本的作用,共享单车可能发展10年甚至20年都达不到过去一两年的发展,资本就好像快进键一样,加速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整合和淘汰。”

在大发展时期,一些资本管理、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的企业逐渐走向了覆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共享经济与生活服务O2O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目前已经倒闭、停运或是转让共享单车的平台已经有60余家,加上未披露的平台应该有百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