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安防业务夹缝求生 AI落地场景难寻 旷视科技赴港输血

2021-08-07 19:29:30

 

来源:互联网

安防业务夹缝求生 AI落地场景难寻 旷视科技赴港输血

文/张惠芳、张靖超

吴可仲刚刚开学的第二天,一款可以识别学生是否玩手机、听讲等行为的智慧学校解决方案因可能侵犯学生隐私在网上引发争议。这也将研发该套系统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推上了风口。

就在8月底,这家人工智能视觉识别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上市。

一位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股份”,002236.SZ)的销售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旷视科技营收的很大部分与安防业务相关,但目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传统巨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企业在硬件、客户资源上处于弱势。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一位从事产品业务的柳匀(化名)认为,当前旷视科技这类人工智能企业最大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场景,人工智能企业有些“拿着锤子找钉子”。人脸识别在有的场景作用很大,但有些场景却比较牵强,价值不大。

记者就上市相关事宜联系旷视科技,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与安防巨头抢市场

旷视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为手机厂商提供智能解锁方案等;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为政府、社区、系统集成商提供安防服务等;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为物流公司、线下零售店提供提高仓储效率的服务。

2018年旷视科技营收14.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1.37亿元。其中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2.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8.9%;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10.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4.1%;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营收1.0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

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已成为旷视科技的主要营收业务,而在2016年该项业务的营收为0.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7.5%;2016年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营收为0.4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2.5%。

对于主要营收业务从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转向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柳匀认为,目前人脸识别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各个人工智能企业在算法上的差别不是那么大,这一业务的话语权掌握在手机厂商手里,他们把利润压得越来越薄。加上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这个市场非常庞大,人脸识别技术确实能给安防带来价值,导致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的收入现在主要靠安防。

“人工智能企业深入下游做安防业务就像美图公司卖美图手机,很多企业单纯靠软件不赚钱,软件要套到硬件里一起卖才能赚钱。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些企业不仅仅卖摄像头,他们从内部互联网的铺设到摄像头硬件的一整套系统都做。这些传统安防企业在软件、算法方面处于劣势,现在他们主要向软件端发展,而人工智能公司在硬件方面处于劣势,他们则往硬件端发展。”一位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人说。

对于旷视科技布局安防业务,上述大华股份的销售人员并不看好,他指出,如果客户已经采用了一家公司的安防技术,后面如果要更换另一家企业,要同步更新服务器、平台等,加上迁移历史数据,这些成本非常高。

柳匀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即便人工智能企业的算法、体验好一些,但是客户还是要判断是不是要额外投入钱、要不要学新的东西。除非有类似2G到3G的代际上的优势,否则如果只是微小的变化,理性的决策者不会去换。人工智能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但是技术从98%提升到99%,在学术上非常难,但在客户的实际应用中可能95%就够了,那么他可能并不看重这1%的提升。

广州云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位销售经理提到,人工智能企业的硬件主要外包给代工厂做,相比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硬件的性能、稳定性会差一些。一旦这些传统巨头在软件技术上赶上人工智能企业,他们因规模更大,会更有价格优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