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专家热议信息推荐:算法应满足好奇心提供多样性

2021-08-07 19:19:01

 

来源:互联网

专家热议信息推荐:算法应满足好奇心提供多样性

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新京报社联合举办“智能算法的传播逻辑与价值迭代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在万物皆媒背景下,学界业界热议“算法个性化”“信息茧房”等议题。

image.png

(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喻国明以近期对算法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为基础发表了看法,在理论上“算法导致“信息茧房””这一假说从未被证实,算法本身就具有反茧房的本质;实践方面算法更是已经越来越多元并不断被优化,今天人们在选择面如此之广情况下,不太可能只依赖于一个算法平台获得信息,就像今日头条,虽然它在信息流通中举重若轻,但只有少数人会将它作为自己信息的全部来源;产业需求方面平台也从不追求用户兴趣的窄化,它更希望可以看到人们不同的需求,以获得更多的服务空间与价值实现的空间。

对于算法之“善恶”,喻国明认为,这是从机器跟人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的。一个是用户在算法之下主体性被削弱,但人具备多样性的属性,自身需求、接触模式一定是不断在远离平衡态的过程当中,因此,人对于主体间意识的削弱只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并非算法之过;另一个是用户被剥夺边界权,这是一个以人对人专业性的信任,开始转移到人对于技术信任的过程。但从分层来看,当机器算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它的可靠性、稳定性更好。

喻国明重点指出智能算法迭代需要遵从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算法型信息分发的控制变量升级:以“有边界的调适”到社会适应度与合法性的获得。第二,人机互动下算法逻辑的价值迭代:从“算法没有立场”到“技术必须充满责任感和充满善意”的升级,要解决所谓对于需求本身的不断逼近、详尽与全面把握过程。这是算法迭代过程当中两个方向,一个是融入越来越多价值维度,二是对价值维度上需求的描述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结构化与总体性的特征。

image.png

(上图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从算法时代信息的个人化转向展开,指出智能算法降低了信息茧房的可能性,而智能算法对多样性的提升主要基于两种路径:一种是通过强化“个性化”来有效提升“多样性”。基于更精妙的使用,智能算法实际上具有增加内容多样性和缩小内容范围的双向潜力,有效提升“新闻多样性”;一种是使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意识到未知”,也就是将被过滤掉的信息提示给用户,使用户意识到还有更丰富的新闻可供选择。

将算法智能地运用于新闻业,通过算法推荐逻辑,协同内容算法、过滤算法和主题建模等在内的方法,影响供给侧和分发渠道,再改造生产逻辑最终打造智能新闻。实际上,目前社交媒体的算法逻辑、推送逻辑都将影响到生产机构,包括新闻机构。我们需要重视智能新闻,因为研究发现智能新闻更加可靠、更加专业。关于个性化是否局限了用户的信息范围,陈昌凤解释道,算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工具,它具有文化意义和价值观指向,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持续且密切的影响。

image.png

(上图为新京报社编委兼评论部主编于德清)

新京报社编委兼评论部主编于德清认为,近年来社会都在关注“信息茧房”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茧房”是个人阅读信息“偏食”、“挑食”的一种反映,无论是在传统纸媒或门户网站时代,这种现象都可能存在的,并非算法崛时代才有的问题。一个好产品的本质应该是满足人好奇心与让人兴趣的多样性,而不是沉迷。算法本身也是多元,好的算法不会造成“信息茧房”,反而可能根据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提供相关的延展知识点,形成一个衍生的知识网络,使得读者的阅读面更广、更深。并且,当前的市场是开放的、多元的,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众多,市场也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茧房”出现的可能性并不高。

image.png

(上图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