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输出至村镇 拼多多欲打造农业新基建
能力输出至村镇 拼多多欲打造农业新基建
本报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
市长、县长等地方政府官员亲自入场直播带货,在2020年越来越成为常态。
6月29日,辽宁省朝阳市市长谢卫东走进拼多多(NASDAQ:PDD)直播间,为朝阳特色产品“站台”助力。本次直播共吸引150万网友围观,承接直播的拼多多“朝阳好货”店铺单日圈粉数超过4万,线上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今天很高兴能走进拼多多直播间,宣传我们朝阳的名特产品,为我们朝阳的小米和蔬菜‘代言’,希望朋友们能多关心朝阳,多支持朝阳。”谢卫东说道。
在这背后,是电商平台正逐渐成为当下地方农产品上行的主流销售渠道。从2月10日起,拼多多开启“政企合作,直播助农”系列活动,在浙江、广东、广西、重庆等地组织了多场直播助农活动,探索“市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的助农电商新模式。此外,拼多多财报显示,2019年,该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山西一家本地电商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我国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点,且在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精确性以及个性化方面均有待提升,而且部分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存储也往往受制于当地基础设施的陈旧与落后。
但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电商下沉的同时,除了铺设、拓宽销售渠道之外,正在将自身的资金、技术实力向农业生产环节输出,以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农产品质量更受到消费市场以及加工市场的欢迎。
电商能力伸向最上游环节
实际上,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已尝试在农业生产环节给予农户一定的技术支持。
当年9月,盘锦市与拼多多达成了关于推进区域“互联网+农业”的战略合作,一方面,享誉盛名的“盘锦河蟹”将作为盘锦特色农副产品的代表,上线“拼多多”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活动,另一方面,拼多多也为当地加速普及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互联网评论员丁道师曾前往盘锦调研,对于拼多多与当地政府、农户的合作,他这样向记者说道:“传统观念中,电商企业与农业结合,一般是在销售渠道方面,以此来促进农产品的物流、仓储等方面的提升,但就我在盘锦当地看到的,拼多多在此之外,根据自身的大数据等方面能力,对农户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例如消费者需求旺盛的时期、喜好的特点等,根据此可以为农户提出一些养殖河蟹的标准,一方面可以延长河蟹的销售窗口期,一方面可以更加精准的匹配到消费者以及加工厂,实现多方共赢。”
二者的碰撞,也大致描绘出数字农业的一幅蓝图。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建明介绍,数字农业在产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环境测评与种植规划等方面。例如,通过消费和农业大数据分析预测,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及品种,通过决策系统使种植者得到最优种植区域时间、以及管理措施等种植方案。此外,产后包装、营销、物流、消费等环节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也是数字农业的重要环节,比如产品分选包装、贮藏运输的装备智能化,以及产品溯源系统、物流以及市场信息系统的建立,都将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决策、高效化生产、差异化服务。
而上述环节,均是电商企业可以深度参与的节点。
铺设农产品上行新渠道
电商的下沉运动已有数年时间,从最初帮助村民开设网店,到如今直播带货、组织加工企业批量采购,电商平台的探索从未中断。
一位长期在海南调研的某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电商平台对于农产品上行的助力,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大概是2014年之前,主要是农户或者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农户和这些企业对于互联网的营销推广没有经验,二是由于地方偏远,食品的保鲜、运输条件设施落后,这也影响了农产品的上行和电商的下沉。”
据其观察,从2015年后,农业与电商的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逐渐扩张至村镇一级,此外,为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从中央至地方,也都纷纷提出并开始落实农村电商战略。针对农村地区分散、低效的物流与供应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