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规模难度加大 新设寿险公司发展临考
抢规模难度加大 新设寿险公司发展临考
近日,保监会批复同意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北京人寿,注册资本人民币28.6亿元,注册地北京市。这是国内继上海人寿之后第二家以省级市名称命名的寿险公司,同样以所在地命名的横琴人寿也在1月5日得到保监会开业批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2017年1月1日以后开业的人身保险公司,自开业之日起一年内应开展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开业满一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其他类型的保险业务。
这意味着,以此分界,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发展路径将与之前几年成立的险企路径完全不同。如上海人寿般成立一年即可以万能险迅速上位,跻身76家寿险公司前三十名的奇迹不可再现。
开业首年业务受限
针对上述《通知》,一位险企管理层人士用“生不逢时”来表达其对新开业险企发展前景的忧虑。
何谓“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普通型人身险通常是指纯保障、消费型的人身保险,比如重疾险、定期寿险、生死两全保险、终身寿险、没有分红功能的健康险等。这意味着,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变额保险等近年热销的险种在公司开业一年内都不能销售。更直观地看,我们看到新公司的保费统计数据仅有“原保险保费”一项。
就成立近两年的上海人寿保费数据来看,其成立于2015年2月16日,当年3月首次参与监管保费统计,至2015年8月网销万能险下架整改之前,开业仅半年的上海人寿规模保费即达到57.2亿元,超越近40家寿险公司,排在第37名。彼时,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仅约1.1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6.1亿元,原保险保费占规模收入比例仅为1.9%。
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的中华人寿,2016年11月其原保险保费收入9885.06万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08102.58万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占规模保费比重约为8.4%,如果仅靠传统业务,公司发展难言乐观。
另外, 2012年成立的弘康人寿、吉祥人寿、珠江人寿、东吴人寿等,2013年成立的德华安顾等,以及2014年成立的国联人寿、渤海人寿等均因万能险受益,迅速做大规模,多家险企实现盈利,打破寿险“七平八盈”的规律。
一位中型寿险公司高管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整个经济在去杠杆的过程中,而偏偏在这时候保险业通过万能险又实现了另外一个杠杆,这肯定是不符合中央精神。新规出来后,新公司不能再这样做,从大的方面讲对实体经济扰动就少了,从行业看保险公司的注意力会更加关注在原保险保费上。
同时,其认为对新公司的影响在于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少了一个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途径,像之前公司那样快速挤占市场、打破垄断冲到前十名不可能再出现了,保险业会相对进入一个平稳期。一部分公司要重新定位,重新做,确实不容易,这正是想要或已经进入保险行业的资本所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