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监管层收紧5000亿风险敞口 第三方支付分化提速

2021-08-07 16:31:57

 

来源:互联网

监管层收紧5000亿风险敞口 第三方支付分化提速

继2016年整肃二清、摸底评级等一系列监管重拳后,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膨胀的风险敞口和展业乱象,央行近期再出“抽薪”之策——收拢备付金管理权限。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2017年4月17日前,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首次交存平均比例在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这一政策影响在于直接“锁住”了第三方支付利润来源之一的“备付金利息”,对之前此项收益可观的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支付持牌机构冲击最大。虽然行业巨头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均表示将积极支持新政,但更多的机构选择缄默。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杜绝支付行业潜在风险的政策延续了央行去年以来整肃第三方支付诸多乱象的监管思路,对机构来讲并不突然。随着靠吃息差生存的简单模式的逐步终结,第三方支付在风险敞口收紧的同时,机构转型、分化将进一步提速。

备付金风险

事实上,备付金的收益甚至用途在支付行业里是一个人尽皆知,却讳莫如深的敏感地带。

客户备付金,即指用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例如在网上消费时,在下单付款到确认收货的过程中,这笔代付款会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成为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按照央行的官方解释,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但这笔钱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放保险条例》保护。

在互联网支付领域,以淘宝为例,买家如果不主动“确认”,在快递发货十天后系统将自动触发“收货”,购物款项划拨到卖家账户中。而在这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差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并在支付宝的银行账户中产生利息。而这笔收益一直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

事实上,在2013年6月央行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明确对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活动进行规定。但在客户备付金利息收益等问题上留存了空间,并没有进行明确。一位资深第三方支付从业者告诉记者,备付金账户产生的利息由支付机构支配,实际被监管默认的。

这也让一些机构开始利用这一“灰色地带”变相牟利。央行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就明确指出,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

上述资深从业人士亦承认,这一做法一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成为一些机构的“主业”。以一家备付金为10亿元的支付机构为例,就算按照目前活期存款0.35%的利率计算(往往机构通过协议存款会得到更高利率),每天获得的收益将近1万元,的确是“躺着赚钱”。

而在预付卡领域,这笔备付金的收益则更为可观。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国166家预付费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2.39亿张,发卡金额740.88亿元。“预付卡由于沉淀时间更长,且能够形成‘卡内残值’的永久收益,吸引了极多企业蜂拥。而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一直处于监管真空,任由预付卡企业自行支配。”我爱卡主编、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告诉记者。

也因此,预付卡也成为备付金风险事件的集中爆发区。第三方支付历史上被吊销的三块牌照均来自挪用备付金。据央行透露,其中浙江易士涉及资金5420.38万元,广东益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6亿元,上海畅购造成资金风险敞口7.8亿元,波及持卡者5.14万人。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为13个,最多的开立账户高达70个。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仅仅为1266亿元。

曾经多年从事第三方支付行业,现任中国耀盛集团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认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的市场环境和2013年已有较大不同,备付金的总量和分散度快速飙升,为监督带来难度。接近5000亿的风险敞口必须通过顶层监管措施去收紧。

机构加速转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