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小微金融模式迭代
金融科技加速小微金融模式迭代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小微企业如何获得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一直是普惠金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就如何全局性、系统性地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向银行业提出多项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领任务”之外,小微金融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新金融市场参与者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补充力量。特别是在数据爆发与技术迭代的“大势”之下,利用创新模式服务小微金融的可能性正在被迅速放大。
隐藏的数据能量亟须发掘
官方数据显示,当前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在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服务群体的绝对数量和信贷余额来讲,新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与银行并无可比性,但如果从技术创新和模式突破角度看,其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极具前瞻性和可推广价值。
2015年,广东陶瓷商人吴家荣(化名)的全部家当就是即将配送的一大车陶瓷配件,如果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评估方式,他的融资需求一定会被拒绝。这也成为无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缩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微企业难获得贷款的核心原因不外乎风控难。“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历史比较短,数据比较缺乏,没有抵押的资产,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是不匹配的。”
而新金融机构遵循的则是另外一套逻辑。
传统金融机构评估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主要看工商执照、流水,以及包括车、房在内的财力证明,但在宜信普惠商通贷总经理孙萌看来:上述评估逻辑是“切片式”和“单一性”的,加之没有考虑进市场波动和政策影响,因此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从客群画像看,商通贷服务的是月平均销售额在几十万到一百万元出头的小微企业,正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毛细血管”。孙萌告诉记者,这类企业的特点就是缺乏信用资质,缺乏抵押物,业务特点多样,在银行传统的风控标准下无法取得相应服务,但其实他们拥有丰富的数据资产。
孙萌和团队在研究小微企业各种维度数据后发现,销售额和经营时间并不是风险判断最有效的指标,一个小微企业主的经营能力往往体现在其服务精细化程度上——退货率高不高,客户评价如何,客单价有哪些变化,这些要素反而可能比销售额对评估影响更重要:比如在电商领域,有些销售额可能是短期刷的,有一些销售额受季节影响太大,这些都需要在更长的企业周期和行业周期中去观察评测,尽可能扩大数据量和数据维度。
在商通贷业务中,上述价值要素的数据维度有上万个,在数据真实和结构化的前提下,这些多维度数据可以为小微企业风控提供重大价值——企业通过所在电商或者软件管理平台发起借款申请,通常1~2小时内就可以拿到件均十余万元的借款评估金融,审批率约有50%~60%。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2015年这一业务上线之初,孙萌团队首先选择和数据结构化程度高的eBay平台合作。“当时外贸平台在整个数据验真、反刷单、反欺诈,伪劣商品的处理方面已经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先从外贸切入把业务模式跑通后逐渐扩展到内贸电商。”
在孙萌看来,数据化借款服务的核心就是能够挖掘“隐藏”在企业经营基本面中的价值信息,围绕更多元、多维的数据来建构风控系统。
而一旦企业在平台上成功申请过一次借款,那么就可以逐渐形成信用累积实现融资的良性循环。从2015年至今,吴家荣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已经在商通贷平台上借款十余次,授信金额也从2万元提升至13.4万元。通过不断融资发展,他目前成为某品牌广东最大的配件供应商,从最初月销量2万元的营业额做到了三个店月营业额超20万元。
跨平台“连接”价值有待探索
创新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模式复制和行业推广上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