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专家问诊共享经济:伪共享已死 新租赁当立

2021-08-07 15:50:02

 

来源:互联网

专家问诊共享经济:伪共享已死 新租赁当立

当《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共享单车押金”这个词条后发现,相关新闻竟然达到499万条。可见,尽管共享单车行业的倒闭风波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押金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据统计,去年下半年开始,酷骑、小蓝单车等近10家共享单车陆续宣布破产,直接导致至少15亿元的押金至今无法退回,波及六七百万人、人均200元的资金损失。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仅共享单车领域的押金就有超过100亿元的押金,加上共享汽车及各类物品租赁,整个共享经济领域的存量押金规模预计将超过150亿元。而随着泡沫的破灭,这些押金去向成谜,留下一片狼藉,也给监管留下难题。

在一位投行人士看来,一些企业在创业之初收押金是为了避免资损,但到后期,一些企业就开始以收押金为生,一辆单车可以让多人交押金,最后经营不善倒闭了就跑路。“从这一点上来看,这种行为就是借助共享经济的名义来进行非法集资。”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没有资本和市场的过分关注,如果没有押金这样的“后路”,摩拜和ofo们或许可以跑得更加稳健。“真想做共享经济,就永远不要打押金的注意。”

其实押金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从去年起,芝麻信用就一直在各行各业力推信用免押金的模式,业界也把这种基于契约精神和信用机制的模式称之为新租赁经济,与之前的伪共享最大的改变是,是用信用替代了押金,既能保护商户的资产,也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此前ofo 也曾在全国多个城市接入了芝麻信用免押金,不过后来因为资金压力、盈利难题等种种原因,又重走了收押金的回头路。

百亿押金问题如何破解?新租赁经济如何接棒?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对此长期关注的行业专家,共同来破解共享经济困局。

押金背后是一门金融生意?

很多行业人士说:你以为共享单车是租赁行业?其实人家是做金融的。这一语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当低廉的租赁费用不足以维持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成本时,押金和预存费用就成了其重要的盈利模式。”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分析道。

事实上,押金并不是共享单车独创的模式。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住房出租、图书馆借阅图书、光碟租赁等都广泛通行押金制度,生于行业规则,多行于物品租赁。

此前,2017年8月,交通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的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业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

针对押金监管的问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蕴懿则建议,政府可以向单车企业征收部分预存款。“收取预存款在实体行业并不新鲜,比如美容店、饭店等在开设时,政府都会收取部分费用来防止企业倒闭带来的风险。”

苏勇表示,“互联网发展的迅猛之势与法律的滞后性导致了押金问题的出现,”在他看来,现阶段共享单车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共享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人人参与,人人都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都可以分享资源、信息和财富;二是门槛低、起点快、周期短。因此,对其的监管不能惯性沿用以前的方式,否则只能既限制了新的发展,又没有监管到想监管的点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