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腾讯金融科技浮出水面 B端劣势待考

2021-08-07 15:43:15

 

来源:互联网

腾讯金融科技浮出水面 B端劣势待考

去金融化,强调赋能,转型2B,几乎成了金融科技今年的“关键词”和“主旋律”。金融科技,正在悄然迈进2B时代。即使是一直没有独立出来的腾讯金融,近期也以腾讯金融科技的品牌首面大众,强化科技内核赋能金融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腾讯强化科技更多是为了拥抱监管。事实上,从2017年以来,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急于去金融化。

与此同时,坐拥各类金融牌照的腾讯却被业内人士指称是“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投资、入股为主要手段涉足金融领域的腾讯对金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看起来有些“先天不足”的腾讯金融业务,如今转型为通过技术输出方式,为金融机构赋能。其自身在B端业务上是否存有优势?针对腾讯金融科技组织架构、金融布局等一系列问题,腾讯方面仅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未来将拆分金融业务?

根据官网介绍,FiT(Financial Technology)是腾讯集团旗下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支付与金融服务的综合平台,其前身始于2005年成立的财付通。

FiT旗下主要包括理财(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证券(腾讯微证券)、创新业务(一生保、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微信信用卡还款)等四个2C为主的业务类别,以及2B的金融生态和金融安全。此外,更新版的FiT简介单独分出了金融生态和安全两个类别。

腾讯选择在这一时间点对外公开腾讯金融科技这一业务品牌,或许是因为主营业务下滑。

根据腾讯二季报,游戏方面,此前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的智能手机游戏收入为176亿元,环比大幅下滑19%;PC端游戏收入环比、同比也都出现下滑。社交方面,QQ月活跃账户数量同比下滑5.5%,其他社交数据增速也在放缓。

相比游戏及社交板块,金融板块业绩亮眼。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腾讯支付业务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40%;线下支付笔数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达280%。

随着金融板块业绩提振,腾讯也一改金融条线低调的常态,腾讯FiT首次以“腾讯金融科技”的名义对外亮相印证了这一点。

对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人士于百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百度分拆百度金融成立度小满,A轮融资19亿美元,蚂蚁金服6月宣布融资140亿美元,京东金融方面也新融资130亿元人民币(约19.34亿美元)。BATJ中,唯独腾讯没有把金融分拆出去,如今腾讯金融科技的面世或出于加大金融业务权重的考量。先公布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品牌,后续不排除拆分独立的可能性。

强调“科技”为合规?

从获得支付牌照算起,腾讯就始终没传出把金融分拆独立运营的消息。2017年在回应腾讯金融业务的分拆传闻时,马化腾曾说,“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的结合非常紧密,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也不会去玩儿‘财技’。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这是我们的一贯思路。”为何在此时公布腾讯金融科技这个业务品牌,而不是腾讯金融?

值得一提的是,业界一般习惯性地将腾讯FiT称之为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相对应,而腾讯金融却始终以FiT的形式存在于腾讯CDG(企业发展事业群)中。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此时强调“科技”更多是为拥抱监管。于百程指出,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控平台的监管政策,矛头直指民营、互联网金融公司等。这就使得互联网巨头们为了拥抱监管,弱化金融的地位。

事实上,从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急于去金融化。金融强监管之下,各家金融科技企业纷纷转型成为金融行业的服务商,即通过技术输出方式,为金融机构赋能。

事实上,腾讯早已在布局金融版图,其金融实力不可小觑。

过去几年,腾讯通过并购、合资与官方申请筹集牌照。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腾讯金融版图横跨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领域,牌照种类丰富程度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帝国。

此前有业内评论称,腾讯具有其他公司难以比拟的用户优势,只要悄悄完成布局,而后借助微信等产品的强大动能发力,就可以瞬间击倒竞争对手。

首先从腾讯金融科技贡献度最高的支付领域来看,2011年5月,财付通与支付宝等37家企业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借助微信巨大的流量优势,财付通与支付宝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根据益普索发布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支付宝和财付通在不同场景的品牌份额上各有消长、各有优势,两巨头在整体交易量上的差距已在不断缩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