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的区块链实践:技术自主与生态法则
互联网大厂的区块链实践:技术自主与生态法则
——专访京东数科区块链业务负责人翟欣磊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随着区块链成为主流,国家队以及正规军陆续入场。在此之中,BATJ等互联网大厂由于坐拥技术和生态,成为了区块链赛道上的重要力量。
相比原生类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互联网大厂的区块链实践具有先天优势——其庞大体系内涉及溯源、金融、版权等诸多适“链”场景,丰富的业务条线和自有生态,成为技术孵化和快速迭代的试验田。
与此同时,挑战也同样鲜明:如何真正让去中心化的技术爆发应有价值,推动更开阔产业转型,亦是互联网大厂对自身中心化基因的革新。
作为互联网大厂区块链业务中底层技术“开源”的第一家,京东数科在自主可控技术的探索上初露野心。
互联网大厂的区块链法则究竟是什么?京东数科区块链业务负责人翟欣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将区块链业务定位为京东数科和产业创新的连接器,首先在京东生态上确立区块链的主航道,在效果验证明确后,再陆续走向生态之外。
技术追求自主可控
《中国经营报》:现在区块链赛道上的公司很多,大厂入局区块链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一家机构区块链技术实力,有没有一些科学指标,是看系统性能、还是要看专利数量、或是落地场景?
翟欣磊:判断一家企业区块链业务水平,第一是要有自主可控的技术;第二是有真正的应用规模,第三,要与原有的资源禀赋融合。比如京东数科,我们更擅长做供应链管理和数字金融,因此就会重点投入。
在京东数科做技术,定位从来不是单独做技术平台,因为没有应用接入的技术无法验证其价值。区块链与产业融合,每一家企业都会从自己优势出发。京东擅长做供应链管理,因此在做这项技术之初,就选择了溯源场景。
在溯源场景的支持下,我们技术路线也有差异化的主张。
智臻链区块链底层引擎JD Chain于2019年3月开源,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十几万行原生代码都是团队一点一点垒出来的,同时根据开发者的反馈和应用需求,不断地优化迭代。JD Chain的核心理念是底层引擎灵活、可插拔、强安全和隐私保护,目前JD Chain已突破单链每秒2万笔交易的吞吐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一直保持对国际流行开源技术和社区不间断的关注,并持续做Fabric的性能优化和国密改造,对Fabric性能优化已达到每秒5000以上的吞吐量,且仍在改进提高中。
中间层,我们部署了一个智臻链BaaS组网平台,平台通过易用化、可视化的浏览界面来引导帮助企业级客户组建联盟链网络。这缘于我们在推广区块链技术应用时发现,区块链网络的部署是横在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障碍。企业想组建一个联盟链网络大概需要花去两个月时间。而智臻链BaaS的使用,则可以让区块链联盟网络的部署组建过程缩短至两天就可以完成。
在应用层,目前参与的场景包括供应链追溯、数字存证、金融科技、监管科技、C端创新几个方向,更多规模化的商业应用探索还有待时日。
《中国经营报》:在这些应用场景里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明显吗?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区块链的优势比如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等,但类似技术特性其实在一些场景早就有应用了,比如说盖了时间戳的数据库技术就可以实现溯源、数据签名就可以解决不可篡改,你怎么看技术的适配性问题?
翟欣磊:我们选择溯源这个场景,并非它一定要用区块链,没有区块链也可以做防伪和溯源,这个行业已经存在了一二十年。但是,区块链做溯源之后,可以对数据做增信,解决的是供应链链条上离散主体的数据可信链接问题,可以将商品从生产、加工、检测、通关、仓储、物流、销售、配送等环节串联,并通过一物一码的形式展现到消费者面前。
此外,场景的选择也是对技术的一种投资。可以理解为用京东自有场景和海量数据,孵化和投资区块链技术。从数据看,截至2019年12月底,智臻链防伪追溯平台已有超13亿追溯数据落链,800余合作品牌商,7万以上入驻商品,超650万次售后用户访问查询。品牌商伙伴如此大量数据往里写入,反向要求京东数科区块链的底层必须健壮,有了这样实际应用场景的校验过程,我们才有自信做企业级的区块链服务。
《中国经营报》:你们选择进入场景的原则是什么?
翟欣磊:区块链的产业应用场景需要充分数字化,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做到数字化,其实完全不用考虑区块链,一味信息上链,容易适得其反。联盟链部署的成本较高,应考虑换回的价值能否比多方记账的价值更大。
在选择场景上主要看三方面:第一,场景里有多个主体,主体相对平等、分散。如果主体中有一个中心,并有很大的话语权,上链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第二,需要低成本的信任,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信息和价值流动较困难,需要在一个可信的数字世界中轻松地进行数据交换。第三,整个交易链条环节多、周期比较长,用区块链可以提升信息交互和核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