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需求增加 资管科技向自动化发展
投研需求增加 资管科技向自动化发展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以及新规过渡期的来临,整个资管行业在转型缓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搭建新的产品运营模式,加强风控体系的建设。大资管时代下,机构对金融科技提出哪些新需求?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金融科技主体加入市场,资管科技行业也在发生新变化。对于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市场,各家企业如何通过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的发展与竞争?
投研、风控需求增加
针对资管新规过渡期这一背景给资管科技带来的变化,恒生电子副总裁方晓明向记者表示,目前资产管理的业务形态还在不断进化,原先资金量体量最大的银行、信托还是偏向于做通道型,会通过资金池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资管新规将打破这一模式,这就需要资管机构真正向资产管理转型,而资产管理的核心就是需要投资研究,需要管理风险。
由此,从技术层面来说,接下来需要更有效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做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真正做投资。原先不管是做投资还是风险管控,比较多的还是通过人为主观判断或者分析做相应的处理,接下来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把数据在投资过程中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这应该是未来资产管理会出现的一些变化。
方晓明还告诉记者,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金融科技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科技作为一个投资工具,在之前的20年里都是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只是先让客户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到了部分科技技术;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过去两三年至今正在经历的阶段,要让客户在用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在IT系统的升级中打通机构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改变原先“烟囱式”系统结构中服务效率低下、难以适应业务变化快、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将投资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让IT系统进行自动操作,而人只需要做跟踪、检验,将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输入就可以等待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方晓明进一步表述,实现智能投资需要两个基础:第一是系统智能化;第二是系统里的数据智能化。未来当把不同部门的数据打通,上游环节的数据产生后,自动成为下游环节某一个业务的驱动,从而使得整个系统自动地运行起来。
举例来说,当某一企业债发生偿付违约,从发债时的数据如原先企业的资产规模、品牌效应等数据上并不容易看出风险。但实质上,违约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突发的,在出现风险之前有各种先兆可以通过其发布的数据如业绩变化、实控人或核心团队的变化,以及各类数据之间产生的关联等,前瞻性看到未来的结果。但这其中,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提前预警。 未来实现自动化之后,则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识别风险,自动买卖产品的一体化自动操作。
另一方面,随着投研需求的增加,目前也有资管机构组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团队。这背后是怎样的考虑,以及资管机构的团队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对此,深圳市尚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沈俊红告诉记者,行业中不少头部的机构都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但与此同时,部分投研工作比如量化等还是通过反向采购来做。粗略估计行业中大约会有10%至20%的企业采用了这样“双管齐下”的策略。
沈俊红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资管团队自己做研发的成本很高,且最终成果的有效程度还有待验证;但长远来看,自己研发的产品未来能给到客户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外采的技术服务也存在一定不稳定性。
关于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互补,方晓明则表示,头部金融机构有自研的诉求是正常的业态。由于金融机构走在行业的业务前沿,需要支持快速的迭代和变化,保证新方向的探索。而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首先在技术底层有优势。更多没有自研团队的金融机构其实有很多业务领域,或者很多方面也需要有更多的工具帮助它快速迭代。
此外,即使对于头部自研的金融机构,标准化的产品自研未来不会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做一些承接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做自研的金融机构,在不同的领域可能各自领先,比如在技术上,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公司会做一些预研,相信也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促进的作用。总体而言两者是不停地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