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裁员”话题上热搜 捷信劳动争议纠纷激增

2021-08-07 14:42:51

 

来源:互联网

“裁员”话题上热搜 捷信劳动争议纠纷激增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全球消费信贷巨头捷信集团(Home Credit)正陷入舆论旋涡。一方面,其全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巨亏,另一方面旗下多家公司的劳动争议纠纷激增。《中国经营报》记者还独家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捷信消费金融与某知名大型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已经于去年下半年暂停。根据长沙电视台报道,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捷信信驰”)大量员工反映突然接到从3月12日开始“休假”的通知,办公电脑及账号权限被收回。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员工接到通知休假回来发现被开除”已经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3416.1万次,讨论数达6526次。捷信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21年3月16日,捷信开始启动与此次受到影响的员工的协商工作(并非单方面终止),并为受到影响的员工提供了超过法律标准的最佳经济补偿方案。“3月24日捷信高管与长沙市包括劳动局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会面并作说明。公司目前的协商流程是符合相关法律程序的。”事实上,长沙分公司的裁员只是冰山一角。2020年以来,裁判文书网上关于捷信与员工的劳动争议陡增。据不完全统计,捷信在与员工纠纷中,多个地方法院指出捷信并未按照法律标准给予员工补偿。员工接到通知休假回来被开除?“从3月12日开始就不能回去上班了。让我们一直等通知。”“工位的电脑不见了,HR也无法联系上。”几位捷信信驰员工对长沙电视台记者表示。其中一位捷信信驰员工说道:“销售人员一直是靠提成,不能上班就没有提成。”根据天眼查显示,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为精海有限公司(香港)(以下简称“精海公司”)全资子公司。在捷信集团2019年7月发布的招股书中,捷信消费金融与精海公司同为捷信集团全资子公司。面对记者关于长沙“裁员”相关情况的问询时,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回应,为了响应中国政府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在消费金融行业中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号召,捷信消费金融启动了以数字化和以客户为中心的 “2023战略”。为保证这一战略的部署实施,捷信消费金融对现有组织架构及人员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优化,更多地设立和引入数字化和以技术导向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用户爆料称捷信消费金融裁撤研发人员,“IT岗位(裁员)大约20%”。既然要大力发展数字化与技术,为何裁撤研发人员?记者就这一状况向捷信消费金融方面核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事实上,2020年2月,捷信CEO Ondrej Frydrych在员工内部信中就曾直言:“有些同事将无法继续与捷信并肩前行,对于那些即将离开捷信的同事,我们会记住曾经一起的美好时光,也感谢他们对公司、对客户所作出的贡献。”据捷信官方数据,捷信在近三年减少岗位约5万个,涉及“劳动关系”的民事法律诉讼增多。根据Wind统计,捷信信驰劳动相关纠纷(劳动争议与劳动合同案由)达到46起,其中败诉11起;捷信消费金融劳动相关纠纷达到291起,其中败诉69起。有捷信消费金融中高层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公司首先会给人员转岗机会,如果员工不接受转岗或不适合转岗,最后双方再达成相应协议。在一份2021年3月16日公布的二审判决文书中,记者看到,有地方法院认为,上诉人(捷信消费金融)以某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提出解除双方劳动合同,但并未提交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相关证据,亦未提交有效证据证明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员工仍不能胜任工作。所以捷信消费金融方面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系违法解除。二审法院判决捷信消费金融限期向该员工支付经济赔偿金差额约15.6万元,以及2019年约6万元的年终奖。记者注意到,捷信消费金融在2020年下半年财报中提到:“我们在所有市场加速实施数字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了成本效率,包括人员成本。”数字化转型结构性调整惹争议“今年初我们公布了‘2023战略’,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数字化,主要表现在线下转线上。”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告诉记者。ShowFin智库创始人寇向涛表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线上化转型或有线下成本居高不下、拓展客户层面达到瓶颈的缘故。“例如捷信在2018、2019年财报中显示,其营收规模为行业第一,净利润排名却不如招联等,从成本上看线下的支出还是非常大的;其次去年疫情对线下场景冲击较大,到店分期从获客到复购都大幅下滑,也是捷信财报出现较大亏损的原因之一。而线上业务经营的从业机构受到波及有限,在中国市场复苏过后,主营线下场景的消费金融公司线上化成为主要方向,意在从重变轻。”根据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下半年财报, 2020年上半年亏损6.19亿欧元(约合47.7亿元人民币),下半年净利润0.3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这意味着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年度净亏损约45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开始强调线上化转型。“现今推行数字化,那么很多线下地推(实地宣传营销推广)模式就会转化到线上APP下单。”上述捷信消费金融中高层人士告诉记者,“用户仍然可以到捷信消费金融的合作经销商门店,(不过)即使到了门店也需要扫描二维码(下单),然后捷信消费金融与央行联网,由央行帮助(捷信消费金融)调查征信记录等。”这种线下转化至线上的比率有多大?面对记者提出的此问题,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并未给出具体数字。有金融科技从业者指出,线下客群与线上客群的区别不容忽视。“线下客群往往年龄偏大,或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在人员调整方面,上述捷信消费金融中高层人士表示:“捷信消费金融以后的销售员,更多的可能不是直接面对用户(即消费者),而是(销售员)和我们的合作经销商以及商城等等(对接)。”上述金融科技从业者表示,经销商模式弊端明显。“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借款人来说增加了借款成本。无论是哪一方出资,最终的成本可能都是转嫁给借款人。经销商还存在和借款人传统骗贷的欺诈风险。”谈到控制欺诈风险时,该金融科技从业者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坚持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需要呼吁整个社会,无论是从监管安全,还是法律体系,抑或是面向商户以及全体消费者,都需要金融教育。“消费者金融教育在国内的普及程度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寇向涛坦言:“商家代替分期销售的模式不是一个新玩法。因为在操作方面,销售跟商家都可以做,且达成分期对商家亦有利,目标一致,操作简单,商家也是销售,所以消费金融机构有时会考虑‘二者取其一’,是否会因此而提升欺诈风险,究其本质仍是成本问题,在销售团队的成本与欺诈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之间做出权衡。”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下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捷信集团通过全球33.33万个贷款服务点(POS)以及零售合作伙伴的门店组成的销售网络,迄今已为超过1.38亿个客户提供贷款服务。2021年3月,捷信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至今捷信消费金融在国内累计服务客户7000多万个。(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