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释疑数字人民币认知三大误区:取代第三方支付是妄议
周小川释疑数字人民币认知三大误区:取代第三方支付是妄议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数字人民币(E-CNY)试点正在不断铺开,但针对其定位、属性、价值仍未在国内外和行业中达成共识,一些认知误区持续存在。
针对目前中国正在推进的央行数字货币的一些误解和争议,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今日举行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进行了逐一释疑。
数字人民币参与方“都在一条船上”
过去几年,中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概念做了很多解读和讨论,但目前市场并未取得一致认识。
周小川提到了比较普遍的三种声音。第一种说法是,一些外媒认为中国的DC/EP替代不了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第二种说法是,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挂钩,外媒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第三种说法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是为了取代第三方支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论调伴随数字人民币研发推广一直存在,随着其投入市场进程加快,影响相关方利益更为直接,争论也愈加密集。
周小川对此表示,首先,DC/EP、E-CNY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的数字化,跟上国内发展的步伐,为零售系统服务,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不是要取代美元在国际上主导的地位。
其次,人民币支付系统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对提高人民币地位会有一定程度帮助,但不是太大。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因素。
而说DC/EP取代第三方支付则是一种妄议。中国人民银行早就明确DC/EP是一种双层系统,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还有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大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周小川认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当然也会有不同意见,有些问题上会有争议,但毕竟是一条船上。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好像是一种内斗,谁会取代谁。”
周小川还以排球比赛为例比喻,他指出,一个排球队里不同位置的队员都想要得分机会,会因此有一些争执,这是很正常的,但大家仍然是一个Team(队伍)。有些莫须有的概念或者提法其实是缺乏对研发计划和试点的理解,计划已经提出来,已经在系统建设和试点过程中了,不要打着排球的同时又想在别的运动项目上得冠军,这山望着那山高。
此外,针对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也是市场上的讨论热点。周小川认为,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上取得平衡,需要深入研究平衡点在哪里,但不应该以此贬低或者攻击DC/EP试点进程。
“我们要增强沟通和讨论,使社会各界和全球各个方面对DC/EP有更好的了解。”他表示。
选定研发试点方向就要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