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

2021-08-07 12:27:59

 

来源:互联网

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近来,多家银行遭用户质疑存在不合理查询征信问题。其中,未经授权被查询征信、借款结清后仍被查询征信、短期内频繁查询征信导致信用评估问题等较为集中。

据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频繁查询征信记录对于客户信用评估会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银行未经客户许可不会私查征信,通常会在贷前、贷中及贷后监管环节进行查询,但不会过于频繁;不过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操作不太合规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央行逐步加强了征信管理,金融机构业务违规情况大幅减少,但由于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的快速变化,现有征信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一定的便利化转变。

个人征信频繁被查

近来,金融机构对用户的个人征信查询问题备受关注。某国有银行客户王先生告诉记者,5月份其准备在另一家银行办理个人贷款时查询了个人征信,发现从2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这家国有银行的征信查询记录;后来办理贷款的银行因征信查询太过频繁、信用评分偏低拒绝了此次贷款申请。“我这段时间并没有在这家国有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等任何业务,更没有仍在存续的信贷业务,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查询我的征信,很难理解。”王先生如是表示。

不仅王先生,近来多家银行用户均出现遭遇银行查询征信的问题。

山东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其此前曾在某民营银行做过个人贷款,去年就已全部还清了,但今年1月底征信上却出现了该行的征信查询记录,查询原因为“贷后管理”。刘先生表示,今年3月份该行还进行了两次的贷后管理征信查询,“贷款去年就结清了,为何还会三番两次地进行贷后管理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不仅贷款业务方面,信用卡业务征信查询的情况也愈加频繁。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用户表示,使用该行信用卡多年,今年1月份贷款买房时查询了个人征信才发现,过去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该行信用卡先后查询了我个人征信达12次。“房贷拟办理银行认为我这块的征信有问题,一直没有审批通过。”

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何触发用户的征信查询?据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称,征信查询需要得到用户授权,比如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信用卡分期及信用卡额度调整或者出现房贷等业务逾期时,都可能会查个人征信。

“用户授权一般通过纸质同意书签名形式或者电子勾选确认,电子渠道需要用户主动授权并进行身份验证才行。有些业务如果贷前用户进行了授权确认,贷中及贷后监管不一定必须另外再特别签署同意书,人行征信报告会显示是贷前查询还是贷中维护查询。”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如上表示。

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表示,一般个人信贷业务中,信贷机构和消费者签立授信合同,包含征信查询授权同意书在内,在授信合同范围之内可以查询消费者征信报告,授信合同之外的查询需要另外授权。

也有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有些银行与第三方机构进行助贷等业务合作,客户通过第三方提交贷款申请的话,也会触发银行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贷前审查、放款和贷后监管等环节都会涉及征信查询。某国有银行广州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透露,当有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在进行授信审批前,一般都要查询贷款申请人、共同借款人、担保人等的征信报告;如贷款获批,在后续的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过程中,还会查询征信报告,检查其征信情况是否有负面变化。

某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征信查询是在银行的征信查询前置系统中进行,首先由贷款业务经办人(客户经理)发起查询申请,录入被查询信息主体信息、查询原因,上传客户的贷款申请书、征信查询授权书等相关资料,发起查询申请;其后,客户经理所在部门的领导对此申请进行审批,检查资料是否齐备、是否合规等,如无异议,将查询申请提交下一环节;最后,分行的征信报告查询员对申请进行复核,如无问题,完成报告的查询,如对申请材料存在异议,则否决查询申请,由发起人补足资料后重新提起查询申请。

贷后监管的征信查询中,上述涉及的民营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一般金融机构是按照固定频率(一个月至三个月都有可能)查询客户的最新的征信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增融资、借款,是否产生逾期、欠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等情况,这属于银行的常规性操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