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区块链效率与安全性“平衡术”
寻求区块链效率与安全性“平衡术”
——访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谢雯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扩大,商业银行也积极探索区块链并将其作为发力金融科技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2019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降低服务成本,强化业务管理。
在此背景下,外资银行如何看待区块链?将有哪些布局?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谢雯。
谢雯表示,截至目前,渣打银行与相关合作方共同开发和实施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以及跨境支付等相关的场景应用。谈到如何加快区块链在银行业务领域的落地,谢雯提出,银行可与第三方技术平台对区块链技术的专业能力相结合,能够迅速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科技平台的资源,“预计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银行业务升级,以及金融生态发展,将呈现一个更强的融合态势”。
平衡“效率”与“安全”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区块链对外资银行意味着哪些机会?
谢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复制,及数据穿透性等特点,为金融交易中的欺诈风险、数据不对称风险、交易真实性风险及穿透性管理等风险管控难题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是金融科技化的重要工具及手段。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业务实践,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证券结算等。具体而言,区块链在保证交易环境的透明度、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让交易更加便利和快捷。
借助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让供应链的信用穿透到更多层级的中小型供应商、将国际信用证的处理时间大幅缩短,为即时跨境支付提供更多交易安全保障,大大降低汇款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最终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我们认为把区块链技术迅速推向市场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合作。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经验,与第三方技术平台对区块链技术的专业能力相结合,能够迅速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科技平台的资源,与客户合作,更高效地解决实际痛点,服务实体经济。预计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银行业务升级以及金融生态发展,将呈现一个更强的融合态势。
《中国经营报》:银行在探索区块链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的过程中,需考虑哪些因素?
谢雯:对金融行业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来解决不同业务场景中的痛点和难点,需要各个参与方(金融机构、企业、IT开发团队等)共同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挖掘。
区块链从概念引入到业务场景落地,十多年间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总体而言,仍然还是一个有待成熟的技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最佳平衡点,行业仍需要持续摸索。这意味着该技术在银行落地的最佳实践场景仍需要各个参与方共同优化。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在线下业务流程到线上业务流程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包括数字资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合法合规性的问题,以及关于银行系统的对接和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赋能跨境金融
《中国经营报》:目前外资银行参与的区块链研究和具体应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