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商银行:十年转型不忘初心 深耕本土探路高质量发展
广州农商银行:十年转型不忘初心 深耕本土探路高质量发展
文/陈卓
回归本源、助力实体、服务地方,是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下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及各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应如何创新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
长期以来扎根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广州农商银行”,01551.HK),改制十年来坚守“三农”、创新业务模式、转变服务理念、重塑银企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实现了“三农”和小微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
“金融科技是业务发展的核心支持,广州农商银行正在借助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模式,打造多渠道、全业务、跨地区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并通过科技支撑的产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新阶段‘三农’和小微企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广州农商银行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立足区域 模式转型永葆时新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实现资产总额达8533.46亿元,较2010年末2114.69亿元增长逾3倍。盈利能力、风险防控及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等多方面能力不断提升,资本充足率稳居行业前列。截至2019年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4.98%、一级资本充足率11.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3%。
《福布斯》公布的2019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显示,广州农商银行较去年跃升97位,跻身全球1000强企业之列,综合实力的持续大幅增强。
扎根地方、专注主业、因势而变、永葆时新、厚积薄发是广州农商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2009年12月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改制,发起设立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改制至今十年,广州农商银行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型。
2009年底,在广东省政府推动下,广州农商银行改制挂牌,成为广东省内率先改制开业的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启动第一次战略转型,进行“固农进城”的历史变革,在满足新“三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拓展“城区”市场。
以社区和零售为核心定位的农商银行如何发挥固有优势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均衡业务发展?这也是摆在所有改制农商银行面前的首要难题。
在第一次战略转型过程中,广州农商银行通过流程重塑、市场分层,创新产品服务,根据新“三农”金融服务需求重新调整支农策略,并通过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着力发展小微企业务。
2013年前后,银行业进入转型变革拐点,资金成本上升、融资脱媒、互联网浪潮冲击等问题涌现。在此背景下,广州农商银行启动第二次战略转型,完善多元化业务结构,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电子服务网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金融改革纵深推进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广州农商银行第二次战略转型进一步深入,明确以打造综合金融控股集团为战略定位的“大零售、大投行、大资管、大同业”业务布局。
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商银行支持“三农”助力小微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广州农商银行因时而动发力互联网金融,推进移动银行、直销银行、线上融资、移动支付等渠道和平台建设,升级线下网点,构建综合、立体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19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拥有物理网点632家,其中广州地区619家,省内异地13家;自助银行163个,智能银行56个,累计交易额达41亿元;直销银行客户约88万户,金融产品交易额逾113亿元;移动银行个人客户逾400万户、企业客户1.48万户;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12.1万户、企业客户2.46万户。
近年来,以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方兴未艾,银行业进入零售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阶段。于2017年6月港股挂牌上市的广州农商银行不失时机地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即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广州农商行重塑业务模式,加大平台创新力度,联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交易银行、融资租赁、资管平台的综合服务,联通线上线下、同城异地、境内境外的立体网络,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解决方案,向生态圈注入融资、融智、融信、融技的永续活力。
2019年是广州农商银行挂牌成立十周年,也是该行新时期转型发展关键一年。广州农商银行方面表示,将继续扎根地方,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为指导思想,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契机,全面协调平衡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两大发展诉求,倡导高质量、内涵式增长,把银行进一步打造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具有高成长性和独特竞争力优势的一流上市银行并向中型银行第一阵营稳步迈进。
深耕“三农” 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从“固农进城”到多元化发展,从产品服务到综合金融服务,广州农商行一直坚守根植地方、立足“三农”小微的发展定位,成为珠三角地区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9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实现涉农贷款余额363.94亿元,较年初增长55.93亿元,增长率为18.16%。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不断改善。
据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 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4%。
《报告》指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改革,要紧紧围绕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防控风险为底线,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广州农商银行凭借深耕农村金融服务60余年的丰富经验,在多次战略转型中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优势的“三农”金融服务业务模式。
第一,产品服务创新是关键。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是破解普惠金融服务难题的关键。以信用贷为例,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缺乏足值抵押物难题,广州农商银行陆续上线包括“村民分红快贷”“太阳·村民e贷”等多款信用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