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违规典型案例再被通报 8家银行被罚超2700万元
外汇违规典型案例再被通报 8家银行被罚超2700万元
王柯瑾,张荣旺
一边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一边是加强外汇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大惩处力度,防控金融风险。
8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对外通报了外汇违规案例,本次通报共涉及8家银行、5家企业以及8名个人,罚款合计分别为2709.41万元、1144.81万元和1587.17万元。
这是今来以来外汇局第三次通报违规典型案例。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对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资金“脱实向虚”行为,维护健康良性市场秩序。
多次通报管理趋严
据悉,本次通报是今年外汇局进行的第三次违规案例情况通报。
第一次为5月4日,外汇局通报了24起违规案例,共涉及10家银行、10家企业以及4名个人。其中银行涉及的违规问题包括:违规办理内保外贷、违规办理预收货款结汇、违规办理个人贸易收汇、违规办理外债资金结汇、违规办理货物贸易结汇以及违规办理转口贸易。
7月24日,外汇局再次对外通报称,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外汇违规案件1354件,罚没款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9.7%和59.5%。同时,外管局公示了近年来查处的27起外汇违规典型案例,有13起涉及银行违规办理相关外汇业务,银行被罚没金额近5000万元。
8月16日,外汇局第三次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其中8家银行被合计罚没2709.41万元,违规行为除典型的转口贸易以及内保外贷外,还涉及了违规办理个人分拆售付汇业务。
北方一家大型商贸企业的财务人士表示,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他也很关心国家的外汇贸易监管政策,据其观点,“以后以虚假或套利为目的的外汇业务,会越来越危险”。
日前,外汇局召开2018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时指出,2018年下半年将综合施策,打好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地下钱庄、非法外汇交易平台等外汇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外汇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转口贸易及内保外贷成“重灾区”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15.0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32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3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678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2.6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96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5.7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8836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9.3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44万亿美元)。2018年1~6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84.0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3.20万亿美元)。
在外汇交易积极开展的同时,银行外汇业务风控也不断受到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转口贸易案及内保外贷业务引起的交易真实性风险被多次提及,成为外汇业务违规的主要现象。截至目前,外汇局通报的所有案例中,涉及银行的案例有31起,其中包括转口贸易案8起、内保外贷14起。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专员刘健告诉记者:“内保外贷和转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大致类似,总体来说是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非法的购付汇行为,存在套利的可能,尤其是在贬值的预期之下,可能导致企业非法转移资产、非理性投资、加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等。且转口贸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资金流和货物流不一致,这给银行贷款造成一些信用风险。”
前述大型商贸企业的财务人士表示,“内保外贷”对于企业而言有很好的“增信”作用。“企业在境外新成立的公司,由于人生地不熟,开始不容易开展业务,融资方面也会遇到阻碍。有国内银行的开证做担保,就更容易从国外的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某国有银行国际业务人士表示:“对于银行来说,在外汇业务办理过程中,未能对贸易合同的真实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以及各项条款前后的一致性等做出尽职的调查。有时候是业务人员的疏忽,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银行为了增加业绩结算量铤而走险,不管哪一种,都属于内控管理缺失。”
刘健认为,对于银行来说,应加强企业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核。“当然,这样也会给确实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带来手续增加、成本增加的影响。”他坦言,“如果有可能建立一个优质客户企业名单,对于优质客户可以简化流程。另外,还应加强事前管理即客户准入的管控以及事后信息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