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三巨头获准 独资“入境”评债市

2021-08-07 11:35:11

 

来源:互联网

三巨头获准 独资“入境”评债市

细则落地,国际评级机构获许在中国境内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

3月2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市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等实施细则,正式接受境外评级机构注册,明确了境外评级机构注册所需要提交的材料。这意味着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可以独资公司身份进入中国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评级市场。

引入外资评级机构,是我国债市开放的重要一环。早在2017年7月1日,央行就已出台相关公告,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

而此次在注册环节放开境外评级机构进入,业界普遍认为,对于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会造成影响,但冲击力度相对有限,并不会出现市场重构等大的变化。长期来看,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债市评级,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评级机制的完善,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此前十多年,境外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已与国内评级机构开展了股权投资合作。而在1月末,惠誉已将联合资信股权出售退出合资,谋求独立牌照;有消息称穆迪也在与合资方中诚信谈“退出”问题,但对此消息《中国经营报》记者未得到中诚信证实。

细则落地正式放开

3月27日,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文的基础上下发实施细则:《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自律公约》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调查访谈工作规程》。

这意味着,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可以不再以合资公司的身份、而是以独资公司身份进入中国债券评级市场,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业务。

实际上,“债市评级开放”的实质性进展可追溯到2017年。

当年6月28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在服务业领域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为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提供了制度基础。

一周以后的7月3日,伴随着债券通的运行启动,央行发布公告,出台境外评级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评级业务的规则,放开境外评级机构“入境”。同日,在港交所举行的债券通投资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表示,中国“将很快”允许外国信用评级机构评估中国国内债券。

促行业发展冲击有限

专业人士一致认为,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债市评级,长期来看,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评级机制的完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更为现实的是,评级行业的有序开放有利于促进境内外评级方法和技术的碰撞,推动评级标准体系趋于一致,提高评级结果的可比性和参考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