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体经济 光大银行三管齐下
助力实体经济 光大银行三管齐下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步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拉动经济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资本“脱实向虚”渐成顽疾。在此背景下,监管屡次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原则,诸多金融机构也在实践中探索回归本源的路径。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经济的虚实之争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共生互利的关系。以光大银行为例,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背后,是优化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体系,加大资源投入,以实现资金更好的落地到实体经济。
平台运作提质增效
“在对公业务上,光大银行以布局新经济下的资产业务、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及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光大银行相关人士称,银行直接将资金对接到产业、区域和项目上,提升了资金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据了解,光大银行对于新经济下的资产业务方向布局主要是国家重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对于国家发改委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名单中项目,光大银行亦主动对接和重点支持。在总、分两级成立了跨多个条线和部门的大资产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各类资产业务的推动。通过表内、外授信业务、持有到期业务、高资理财和存量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投行发债业务、保险债权计划业务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满足项目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光大银行累计批复的三大战略项目金额超过1万亿元,实现投放约2000亿元。已审批通过近800个发改委项目和区域重点项目,批复金额超过7000亿元,已成功投放项目近500个,投放金额约1500亿元。
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光大银行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行业发展态势,确定信贷资源的支持重点。对于钢铁、煤炭采选、炼焦、水泥制造、平板玻璃、光伏等十大产能过剩行业实行限额管理,总量控制,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和退出类”强化行业分类、有保有压、差异化管理。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僵尸企业”坚决退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市场化“出清”。数据统计,5年来光大银行对十大产能过剩行业授信敞口压缩退出累计871亿元。
同时,在配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光大银行对江西、云南、贵阳、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增加了信贷资金。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对上述地区的信贷资金余额为2155亿元,投放份额占比12.74%。
多管齐下助力小微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可谓是一个标尺。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扰监管,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贷款是关键环节之一。
“光大银行按照国家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进程,以可持续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让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惠及到了更多的普通百姓。”光大银行相关人士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光大银行小微贷款余额3888.19亿元,较年初增加478.49亿元,增速为14.63%,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小微客户数较上年同期增加4.49万户,达到了监管目标。
光大银行相关人士称,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近年来光大银行针对不同领域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不断改进业务机制流程,先后开发推广了节能融易贷、支票易、税贷易、网贷易、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以金融服务支持“双创”事业,让科技型企业不再着急等“贷”。同时,光大银行大力拓宽合作渠道,扩大与政府扶持基金、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第三方合作范围,建立了与风险补偿基金、财政补贴、税务资信等有效联动机制,通过培育客户、创新服务、资源倾斜等措施来解决小微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光大银行与国家科技部建立总对总合作关系,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或其他集聚型高新科技小微企业群体等为目标市场,通过引入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或创投基金等风险缓释手段,针对国家级高新区内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开展融资业务合作。
自2012年以来,与光大银行合作的国家高新区由53家扩大到近90家,增加了三十余家;授信余额由200多亿元提高至700亿元,增幅超200%,总共为近1500家企业提供及金融服务。
投融创新撬动社会资本
在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光大银行还以创新结构化投融资的方式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向实际经济“输血”。
“光大银行用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外部资本做劣后共同建立投资基金,对应企业的项目融资。”光大银行人士表示,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优化企业债务结构,还能确保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保障项目运行。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结构化投融资中心共投资实体经济类项目962笔,金额共3526亿元,其中投资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建设类1973亿元,占比56%,制造加工业239亿元,占比6.8%,水电煤气热力供应业176亿元,占比4.9%,石油煤炭钢铁化工及有色金属业562亿元,占比15.9%,批发零售业66亿元,占比1.8%,物流及交通运输业284亿元,占比8.1%,租赁服务业137亿元,占比3.9%,医疗医药行业60亿元,占比1.7%,节能环保行业18.5亿元,占比0.5%,文化教育行业10亿元,占比0.2%。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截至2015年年底,光大银行结构化投融资中心投资于产能过剩行业存量余额197.5亿元。直至2017年上半年末,该规模存量余额缩减至7亿元,一年半时间净退出过剩产能行业共190.5亿元,退出比例96.4%。
“除了传统信贷和投资之外,光大银行在电商等方面也有服务实体经济的诸多尝试,并承担了扶贫的社会责任。”光大银行人士称。
据了解,光大银行电商业务自2015年10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与特色。其中,光大银行自营的电商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文化金交易平台、精准扶贫平台;“云南·购精彩”“青海·购精彩”“江西·购精彩”主要负责与省级政府合作打造银政企平台,积极将分行所在地名优土特产品输出省外。
统计数据显示,“光大·购精彩”平台上线以来精准扶贫栏目累计销售商品2万件,销售额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