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布局供应链金融 “弯道超车”仍具挑战
富士康布局供应链金融 “弯道超车”仍具挑战
全球最大的代工制造企业富士康正在紧密布局金融业务,试图通过其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优势撬动新的利润增长点。
6月20日,有媒体报道富士康宣布将于年内推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并计划在五年内挑战首次公开募股。据悉,该平台前期主要面向富士康电子产品供应链上的客群。
富士康方面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富士康于2014年成立了金融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部门,旨在为支撑供应链合作伙伴业务发展及推动产业持续增长,助力富士康工业4.0及智慧制造战略的实施,确保富士康及合作伙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制造创新,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富士康在全球智能机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面临转型压力,而金融则有可能成为其撬动升级的砝码。以供应链金融切入虽然是基于自身优势的发力点,但作为传统企业如何在平衡供应链上各厂商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摒弃制造业思维而引入线上化的金融因子并合理保障风控,仍是决定其是否可以“弯道超车”的关键。
低调布局金融寻转型砝码
根据此前曝光消息,富士康计划设立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客群是相近供应链的企业客户,协助这些合作供应链业者解决融资、财务担保等金融问题及提供制造设备租赁服务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富士康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源自其主营业务的转型需求。
据富士康2015年财报显示,该财年内公司营业收入为4.48万亿新台币(约1364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642.7亿新台币,净利润为1468.7亿新台币(约45.53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富士康净利润为529亿新台币(约合16亿美元),同比下滑7%,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91亿新台币。这是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富士康季度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
作为富士康上游最重要的客户,担负其50%营收的苹果公司正在陷入利润下降通道。今年5月5日,富士康发布盈利预警,预期截至6月底止中期净利将同比大减84.4%~92.2%。富士康声明称,由于客户需求下跌,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额将少于24.65亿美元,比对去年同期的38.29亿美元下滑近36%。此外,其他收入也同比降低,包括从客户获取的服务费及制模销售。
为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以来富士康也在试图围绕下一步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密集布局。今年4月,富士康以约3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夏普三分之二的股权,“寻求借助夏普的技术和品牌来加强在与主要客户苹果谈判时的定价权”。5月18日,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集团宣布以3.5亿美元价格从微软手中收购包括设计、制造及销售在内的诺基亚功能手机及配件。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从这两笔大规模的收购可以看出,富士康具有较强的金融操纵能力,不难看出富士康希望走转型之路,而“产业+互联网金融”则是目前很多大企业的标配,很可能成为撬动其转型升级的关键砝码。
富士康金融服务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李仁杰在去年年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透露,富士康计划在未来的几年里把贷款重新包装成金融产品,直接向投资者出售。李仁杰认为:富士康找准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定位,因为其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供应商的业务状况。
在市场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仍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其本质还是做金融。从目前各个切入的领域和经营的模式来看,基本都是发挥各自在资产端、资金端以及打通两端的资源整合优势上。
业内人士认为,在拥有了夏普(中高端)、富可视(中低端)、诺基亚(低端功能机)一条完整的手机产品线之后,不管是开展供应链金融还是为消费者提供小额消费分期的金融服务,都可以帮助富士康迅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有效变现其在产业链长期浸淫的价值,更好地促进经营转型和业务多元化布局。
“从富士康一系列的收购动作和金融布局计划看,其意在通过供应链金融打造物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资深观察人士江瀚认为,通过此举,富士康可由单个制造企业变成可控制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化金融巨头,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巩固主营业务,实现多元化盈利。
突围供应链金融胜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