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旗下公司借壳上市 华侨城旅游地产突围

2021-08-07 09:41:18

 

来源:互联网

旗下公司借壳上市 华侨城旅游地产突围

A股行情的低迷依旧无法阻挡企业的上市热情。12月14日晚间,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出售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股权予西安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宏盛)。

交易完成后,华侨城A将持有宏盛股份26.48%股份,为宏盛股份第一大股东,而华侨城A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坚、文红光、贾宝罗将合计持有宏盛股份32.55%股份。ST宏盛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侨城A,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业务也变为文化旅游类。

事实上,在深交所上市的华侨城A业务定位同样为旅游,但这并不能阻挡华侨城A再觅一个旅游地产的壳公司。因为,对于地产、旅游两手都在抓,但似乎都抓瞎的华侨城A来说,如何改变这样的发展僵局显得迫在眉睫。

旅游业务再借壳?

资料显示,ST宏盛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1992年就上市,但已经多次易主,目前主营业务为融资租赁。而借壳上市的文旅科技则致力于为主题公园、特种影院等提供创意策划、方案设计、设备生产制造等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其运用特种影视、动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能为客户提供360度全景天地幕剧场、悬浮剧场、动感球幕影院、环境4D影院等产品,产品及服务涵盖华侨城集团旗下欢乐谷等系列主题公园。

具体交易上,宏盛股份先以9.6亿元认购华侨城A持有的文旅科技公司60%股权,后以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其他三名自然人购买文旅科技40%股权,交易总对价16亿元。

而此次交易也将构成借壳上市,ST宏盛股票继续停牌。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公告发现,双方交易的原因相当直接,华侨城希望能“践行国企改革”“推动旅游综合业务”“提升市值”。ST宏盛则希望借此提升自己连年亏损的经营能力,拓宽其融资渠道,转变成为一家文化旅游类的企业。华侨城及项目的自然人股东承诺宏盛股份未来三年净利润分别可达1亿元、1.2亿元、1.6亿元。

地产与旅游都抓瞎?

于深交所上市的华侨城A是由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国有独资,即现在的华侨城集团,)经过重组其属下部分优质旅游及旅游配套资产独家发起设立的从事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以“旅游+地产”的低成本拿地、旅游先行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进而建设高端住宅谋利的优势,最终发展到310亿元的资产值。

然而,随后崛起的宋城演艺、华强文化,以及外来的迪斯尼均欲抢食国内主题公园蛋糕。华侨城A已有的一线城市受到挤压,新一轮扩张的二三线城市的主题公园市场也正日益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格局。万达、龙湖、雅居乐、碧桂园等房企纷纷转战旅游地产,在二三线城市打造着自己的旅游大盘。

竞争者的多面夹击使得华侨城原先引以为豪的“旅游+地产”模式受到不小的挑战。

2014年,华侨城房地产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比重由13年的51%降至49%,相比旅游综合收入14%的同比增长率,房地产业务仅实现4%的增长。2015年一季度,华侨城业绩指标再次多项告负,盈利规模有所下滑,公司预收款项也同比大幅下降46%。

就在大家诟病地产业务的低迷时,华侨城的旅游业务也没有太大的起色。统计显示,旅游服务行业TTM市盈率平均为92.53,华侨城的TTM市盈率仅为14.11。而对标同样做“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宋城演艺,其TTM市盈率为74.6。

业绩构成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到2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其中三季度单季流入124亿元,同比增长77%。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旅游产业由于投资周期长且大,反而拖累了华侨城的利润表现。

地产or旅游?

对于二者孰重孰轻的问题,华侨城A分外果断。华侨城董事长段先念曾公开表示,华侨城集团上下从不愿承认自己是房地产类型企业,集团产业终极选择永远是“旅游”。文化、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都是做大旅游,保持“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手段和物质基础。

为此,华侨城提出了自己的转型思路。2015年2月10日,段先念在华侨城A年度工作会上首次提出了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城镇化”模式布局,积极参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企业发展战略。华侨城A将以并购、委托管理、品牌输出等方式获取包括主题公园和自然风光类、人文历史类景区的资源,并且还将尝试拆分配套演艺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