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抢食农村金融 建行布局“三农”提速
机构抢食农村金融 建行布局“三农”提速
编者按/随着“十三五”规划建议公布,“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等写进未来中国发展新图景中。银行如何紧跟国家战略和政策节奏、并按“商业银行规律”调整经营策略?这对于当下受利率市场化冲击、盈利增长放缓、亟待进行战略转型的银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在此背景下,本报记者深入银行基层一线调研,关注银行业在战略政策引导下的发展转型和经营思路调整。
在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十大目标任务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紧接着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又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
随着国家扶持“三农”的金融政策不断出台,潜力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吸引了各路资金,“三农”领域正在展开新一轮布局。这其中除了有捆绑“互联网+”概念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有定位于此的新兴民营银行。在激烈的外部竞争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考验下,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国有大型银行在不断开拓和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份额和地位。如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也将加速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布局写入其五年发展规划。
“三农”蓝海分羹
11月12日,PPMONEY万惠众筹、广州e贷、正勤金融、点筹金融等4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了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举办的广东“互联网+信用三农”众筹项目。这是在各地政府、央行建立的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核心农业生产企业推荐,以农业保险垫后的模式,利用互联网众筹的形式,将广大的投资者与农民对接撮合,解决农民没有抵押物、没有征信记录等导致的传统方式融资难问题。此外,早在2014年下半年,蚂蚁金服、宜信、翼龙贷、沐金农等平台就先后宣布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多年的锐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洪自华认为,目前众多非银金融机构布局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另一方面是为了要提前布局农村市场。“互联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与传统银行在产品和覆盖力度上形成互补,如果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机构还需要结合农村金融实际开发更多产品,如结合农村产业链。”
在“三农”领域新一轮布局中,除了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加入了网商银行等新设立的民营银行。面对新兴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来势汹汹的进攻,传统银行机构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压力,更多传统银行加入布局“三农”等更多领域,寻找发展突破口。
某银行主管“三农”业务的副行长表示,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拓新市场的愿望更为迫切,客户重心的下沉对银行而言愈加重要。“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功能的完善,让金融机构可以借此开展更多创新业务。”该副行长补充道。
然而,建行并非以“三农”为定位,之所以布局农村金融市场,该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朱治昌认为,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另一方面,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金融机构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建行深入农村金融市场亦是为了尽快布局全领域,发展综合业务。
但由于传统优势和信贷投放大都集中在城市,作为后续进入农村市场的建行在县域地区的网点相对较少,导致服务农村市场的业务渠道发展相对落后。
建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张维国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建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了助农取款点。截至今年8月底,建行山东省分行助农取款点数量在全国建行系统占比达7.49%。仅今年1至8月份,新增占比11.3%。
为加速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布局,解决“农村金融基础弱、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高”问题,建行近年来持续加大县域及乡镇服务“三农”的营业网点建设力度,并将“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域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延伸”列入了《中国建设银行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