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李小加二度续任 改革路上争议不断

2021-08-07 08:20:44

 

来源:互联网

李小加二度续任 改革路上争议不断

【中国经营网注】7月28日,李小加的二度续约得到了香港证监会的批准。事实上,由于“强势”的性格,李小加所推动的改革之路一直争议不断,其与本地券商之间的关系也一度剑拔弩张。不过,此次李小加再度续约,市场仍在期待他能带领港交所和香港证券市场走向何方。文章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毫无悬念,港交所与“最强势”行政总裁(CEO)李小加二度续约。

一个月前,港交所董事会已经批准与李小加再续约三年(2015年10月16日至2018年10月15日)。彼时该决定仍面临一丝不确定性,7月28日,续约获得了香港证监会的书面批准。

与为人低调、温和,走绅士路线的前任周文耀相比,强势也给李小加带来一些麻烦。自上任以来,李小加在市场制度等多方面力推改革措施,主张与内地市场加强互联互通,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LME)拓展港交所业务范围,在带领港交所业绩提升的同时,与本地券商之间一度剑拔弩张。他曾说:“如果丢几个鸡蛋能让这个改革通过,那我就站在这里让大家丢。”

“他是一个比较积极、有执行力的总裁,有很多构想,这是好事,港交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需要向股东交代的。”凯基证券亚洲执行董事兼研究部主管邝民彬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但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前任会长王国安认为:“香港只有一个交易所,如果很多事情都只是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去做,风险方面就会考虑不周全。”

此次续约,是李小加与港交所的第三份合约,也是港交所的战略规划走向第三阶段的起点,尽管褒贬不一,但市场仍在期待,第三份战略规划将带领港交所和香港证券市场走向何方。

改革路争议不断

李小加2009年10月加盟港交所,2010年1月16日起正式出任CEO,是港交所史上首位非港人CEO,也是一个争议和褒扬共存的个体。

2010年初,摆在他面前的公司业绩,并不乐观。金融危机余波仍在,港交所在2008年收入大跌12%后,2009年继续下跌7%,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再跌8%。

对于当时的港交所来说,改变是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香港市场2005年之前,市场上比较有名的国企红筹只有国寿、中石油等,那时候的买卖差价还没收窄到现在的水平,直到2007、2008年时,一大批内地国企来港上市,促成了当年超越31000点的历史高位。还记得那时候连交易系统也会负荷不了,收市前会有延迟的情况出现。”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上市衍生产品部主管、执行董事黄集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2010年9月,港交所建议修改交易时间,意在与其他市场接轨、增强市场竞争力。可李小加的首项改革因延长交易时段、压缩午饭时间,引发了本地中小券商的大规模反对。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当年的一份调查显示,77%的会员都表示反对。

2011年,港交所再次建议延长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同时计划改革风险管理措施,后者意味着券商支付给港交所的费用将要提高。咨询文件一出,激起更大的反弹情绪,中小券商认为李小加眼中只有大型机构的利益。

“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不可避免要与国际接轨,但有时候港交所可能走得太快,对于本地券商原有的操作模式是否能够配合到,考虑得不够周全,毕竟香港是以中小型券商为主的市场,总数有400~500家,推行措施需要他们的认同和配合。”邝民彬表示。

这场对峙,最终以李小加亲自出面接受请愿书,再以晚宴形式与业界谈判和沟通获得解决。但此后一段时间,延长的交易时段因交易量未大幅增加,饱受诟病。

市场的反弹情绪并没有让港交所改变计划,“如果丢几个鸡蛋能让这个改革通过,那我就站在这里让大家丢。”李小加曾这样说道。

港交所的“首席记者”

不受中小券商待见的李小加,实际也没能讨到大型机构的欢心。

“(外资行)对他就是不讨厌,但也没那么喜欢。”一名大型外资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香港市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如果能吸引到多一些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可能外资会更支持他。

但海外公司在港上市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在上任后的第一份战略规划中,李小加即提出抓住内地和海外两大市场机遇。此后,港交所也在全球开展路演,吸引海外公司来港上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