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战略新兴”叫板 创业板、新三板遭冲击?

2021-08-07 07:57:49

 

来源:互联网

“战略新兴”叫板 创业板、新三板遭冲击?

积极推动证券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并在上交所推出战略新兴板,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是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的重头戏。

据悉,今年3月份,战略新兴板相关方案已上报证监会,市场预计,将在2015年末,或2016年初与注册制同时推出。

在神创板屡创新高、新三板交投渐入佳境之际,战略新兴板的横空出世,恰似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业内人士认为,定位与创业板类似,或率先实施备案制的战略新兴板无疑对创业板、新三板造成一定冲击。

初期瞄准中概股回归的战略新兴板也将对一些VIE架构的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可以让海外上市公司通过CDR方式(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不用拆VIE架构,在境内上市,从而使国内股民可以投资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见证过暴风科技29个涨停板的奇迹,已经有多家海外企业正在分拆VIE结构,以期早日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交易所抢资源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此前就战略新兴板定位进行了详细阐述。战略新兴板聚焦的就是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据悉,战略新兴板将采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包括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在传统的“净利润+收入”的标准之外,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组合,形成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为了支持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上交所提出了四套财务标准,囊括和创业板类似的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必将加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新三板构成威胁。

“战略新兴板实际上就是针对创业板做的,二者有点类似同质化竞争。对于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系统,大家都在争夺优质的上市企业资源。”北京某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4月底,随着上海自贸区正式宣布扩区,进入“2.0时代”。除了一起推进战略新兴板之外,上海金融办还力争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

“具体来说,上交所的思路格局是,让战略新兴板去与创业板竞争,四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与新三板竞争。”上述负责人称。

据悉,为了吸引中概股回归,允许亏损互联网和科技企业顺利上市,也是深交所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的重点。

川财证券分析师王维诚认为,“战略新兴板定位于新兴和创新领域,有意淡化上市硬性财务要求,适当简化了发行流程。由此看来,战略新兴板不但融资能力和定价能力明显强于新三板,又为大量在股权结构或盈利指标方面未达到现有场内市场要求的企业提供了上市窗口,该板的推出将加剧各证券市场间的良性竞争。”

不过,对此观点,业界也有分歧。汪潮涌认为,上交所与新三板最大区别是对于股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新三板500万元的投资门槛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不会让没有专业能力的散户去承担风险。”

上交所之所以急急推出战略新兴板的另一个目的是,直接把与新三板与创业板对接的创新科技企业“截和”。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框架设计中,创业板与新三板之间早已设立了明确的转板机制。

证监会去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将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

这就相当于明确了新三板的转板路径。一些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无不觊觎之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晋升至创业板。

吸引中概股回归

除了服务“新兴企业与创新企业”,上交所布局战略新兴板的初期任务就是希望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地。

“战略新兴板上市门槛降低,为海外中国上市企业打开了回归通道,这对于资本市场承接中概股提供了制度安排。”刘世安表示,战略新兴板建设的紧迫性十分突出,一批优质中概股以及原计划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研究如何更快地在A股上市。

而中概股回归也是创业板和新三板的众矢之的。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200家中国企业通过红筹模式在境外上市,市值达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然而,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目前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由于财务硬性指标的约束,不得不通过境外搭建“红筹+VIE”的架构,在境外上市。

暴风科技在国内资本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令众多海外上市公司启动回归程序。

据悉,盛大游戏、完美世界已正式签署最终的私有化收购协议,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此外,世纪佳缘、久邦数码、学大教育等中概股也先后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邀约。

然而,国内上市的层层审批令企业望而生畏。在新三板挂牌或成为回归捷径。

当前,中概股回归A股的主流路径是,从海外市场私有化退市,赴国内新三板挂牌,最终通过转板或其他方式实现A股上市。

“我们建议(在海外上市国内企业)把VIE架构拆掉,尽早回归中国。”汪潮涌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专注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本土独立投资机构,信中利此前投资的多为在海外上市国内企业,从去年开始,信中利把投资重点转向了新三板。

而未来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则可省去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海外上市企业可以直接以CDR的方式回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