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家机构开户仅9笔成交转让公示 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开户火爆、挂牌审慎
446家机构开户仅9笔成交转让公示 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开户火爆、挂牌审慎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银行共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496亿元,其中,在1月正式解禁的“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业务亦对此有所助力。
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31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共计446家机构开户参与了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其中包括149家国有大行及分支机构、156家股份制银行及分支机构。
自首笔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业务落地后,截至目前,已有9笔不良资产包的转让结果被公示,共涉及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为1.1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落地的时间还比较短,目前还存在不良贷款后续处置、定价机制等问题还没有解决。
转让个人不良贷款涉及未偿还本息总额1.91亿元
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允许试点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据统计,截至7月31日,有149家国有大行及分支机构、156家股份制银行及分支机构、100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分支机构、3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3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共计446家机构开户参与了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
不过,与机构积极布局不同的是,目前申请挂牌进行转让的不良资产包数量并不多。
2021年以来,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8家银行已在银登中心累计挂牌转让零售不良资产包18个,其中工商银行转让零售不良资产包数量最多为5个。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是新兴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此都不熟悉,在资产定价、后期管理、信息保护等方面难度较大,因此通知刚出台时多数金融机构处在政策消化、产品探索及设计期。”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不良资产包中,未偿还本息总额约为1.91亿元的,涉及1339笔个人不良贷款,其中1.15亿元已经被公示进行了转让。
什么样的不良贷款资产更能吸引机构竞拍?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认为,主要还是看所披露的个贷不良资产的条件,遵循性价比高的原则,即:根据行业、区域、产品、年龄分布等的催收成功概率,以及相对估值低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