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陆家嘴野村资管全部股权 陆家嘴收回公司品牌
清空陆家嘴野村资管全部股权 陆家嘴收回公司品牌
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近日,陆家嘴(600663.SH)旗下两家子(孙)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国际信托”)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挂牌转让其所持上海陆家嘴野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野村资管”)的30%股权。陆家嘴此次不仅股权上全面退出,并要求意向受让方需承诺受让后配合推进公司更名事项,去除陆家嘴品牌字号,完成更名前保持停业状态。
联手打造境内外人民币资金、资产之桥
从陆家嘴野村资管的股权结构来看,根据天眼查及上海联交所披露信息显示,目前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为该公司控股股东、持股60%,陆家嘴旗下的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则分别持有20%和10%股权。此外,穿透后主要为自然人持股的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陆家嘴野村资管持股10%。
实际上,正是这样的中外合资,让陆家嘴野村资管在2014年成立之时就广受关注。彼时陆家嘴野村资管作为上海自贸区内成立的首个中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被寄予厚望。公司曾表示,将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咨询为主要业务,充分发挥陆家嘴集团、野村控股在境内外的品牌优势与资源优势,强强联手打造成为联通境内外人民币资金与资产的桥梁和载体,助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强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但六年过去,该公司在2018年就已经暂停经营,如今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亦打算彻底抛掉所有持股。根据评估报告特别事项说明记载,标的公司(陆家嘴野村资管)成立至今仅签署了两个咨询服务业务合同,客户均为外方股东关联单位,这两份合同已经分别于2018年6月24日和2018年6月1日终止。公司于2018年6月经董事会决议暂停经营。
若股权转让落地,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将不再持有陆家嘴野村资管股权,其要求意向受让方需承诺受让后配合推进公司更名事项,去除陆家嘴品牌字号,完成更名前保持停业状态。
对于陆家嘴旗下两家子公司为何此时选择“离场”,陆家嘴野村资管经营过程中为何出现上述仅签署两个来自外方股东关联单位的咨询服务业务合同的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试图从陆家嘴方面了解背后的原因,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应。
“就合资金融机构整体发展情况而言,中资与外资股东能否为合资公司带来实质助力、合资公司本身能否适应市场、有无优秀的人才团队、战略制定和推动能力,都是其业务能否顺利发展的原因。不过,就合资金融机构过去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的行业情况,究其原因,其背后普遍存在不同股东贡献和收益对等与否的博弈问题。若与合资车企在国内的发展进行对比,车企合资中外资掌握核心技术、内资掌握市场,双方议价、博弈有核心标尺。但外资金融机构‘核心技术’的护城河远远不够,外资金融机构能够输出的只有品牌和专业管理、一定的境外资源,最为关键的核心客户资源来自于境内,这导致双方合作的利益分配博弈中,合作纽带不够紧密。”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提到,过去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设立金融机构在持股比例、控股权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如今在逐步放开。过去合资设立金融机构是一种为了布局中国市场的策略,但当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不再需要“借道”中资机构来获取金融业务牌照时,一些本来就发展停滞的合资金融机构则将迎来重大调整,或是易主重生、或是寿终正寝。
从挂牌信息来看,因为暂停经营,陆家嘴野村资管2019年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零,营业利润为-44.91万元左右,净利润为-45.1万元左右。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资产总计2956.32万元左右,负债总计约13.24万元。到2020年一季度末,营业收入依然为零,净利润为亏损21.06万元左右,总资产约2938.89万元,负债约14.16万元。
金融板块营收占比13%
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就拟转让的陆家嘴野村资管30%股权,给出了1314.89万元的转让底价。天眼查数据显示,陆家嘴野村资管2018年年报披露,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实缴出资分别为600万元、300万元。同时,根据上述2019年年末净资产计算,30%股权对应评估值约882.93万元。这意味着,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陆家嘴金融发展和陆家嘴国际信托将相对于出资获得46%左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