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股市,而是精准滴灌
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股市,而是精准滴灌
2019年2月21日周四晚,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最大的变化是: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却少了“中性”,同时还删去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在多目标中实现综合平衡”。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同时也要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保持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牢牢结合在一起,代表中性偏紧的政策取向,直到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这一表述始终未发生过变化。市场一向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作窥测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的风向标。从最新报告表述的变化我们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已悄然生变,也许将会有边际宽松的空间,市场对货币政策也有较高预期。业界预测今年仍将会有多轮降准,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间接降息亦有可能。
从实际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速较缓,外部环境变化明显,不确定因素越发增多,海外很多央行出现转向迹象。反观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宏观政策效果也逐步显现出来。同时,平稳运行的中国经济亦面临诸多挑战,在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的大背景下,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积累的隐患、风险增多,民营与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也亟待进一步增强。
从实际操作来看,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调目标的表述无论如何变化,其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的根本要求。并坚持稳中求进的货币政策,积极创新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社会资金数量与规模上看,2018年末,货币供给量和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平稳增长。M2增速为8.1%,与上年持平;社融增速为9.8%,名义GDP同比增长9.7%。可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是大体匹配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与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从价格上看,利率应满足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处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需求时,货币政策也会有所改变,以前是稳健偏中性,现在应是稳健偏宽松。
今年以来转债市场的强势已十分明显,各个层面惊喜不断,也伴随着上涨估值。但随着价格与估值的抬升,我们所关注的低价低估值标的的数量迅速减少,风险调整后转债市场的收益相对来说并不具有优势,对于风险资产,股票才是相对更优的资产。
从以往的趋势来看,经历了2018年的大幅下跌,A股的诸多指标都指示其正处于估值底部,所以A股有着极大上涨的空间和概率,如果此时有新增资金的配合,A股上涨会成为大概率事件。近几日,券商板块涨停数位列第一;电商、通信和5G板块继续走强,可见市场热情高涨,看到了牛市的曙光。同时,场外配资也日益活跃,与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极其相关的信托、证券信息服务行业多以涨停报收。在货币政策宽松大背景下的券商配资端口有望重新开放,而券商系统外接恰恰是上一轮牛市的重要推手,外接系统重启将增加股市活跃度,同时还能带来新增资金。
央行方面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然还存在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变换走向,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趋于宽松。我国的政策目标以稳定经济为主,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蔓延也增加了央行逆周期调节的需求。
“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虽然我们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操作上仍然需要相机抉择,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诸多矛盾,政策目标更多元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大的空间。不言而喻,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艰巨的。
货币政策删除中性并不是转向,而是更加精确、精准、精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未来,不论是降息抑或是扩表,动态优化的货币政策都将会更加凸显“结构性”,从根本上解决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将对其的支持落在实处。
筱微尘 知名财经评论员
谭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硕士
(编辑:赵芳迪 校对:颜京宁)